2024年11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黒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病虫害防治“包干制”通过科技创新与生产模式创新,形双重驱动的病虫害防治新质生产力,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趋势,彰显了促进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能。纳米农药研发与应用为发展病虫害防治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技术支撑。2023年该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位列植保类首位。该技术既解决了传统农药制剂因微粒尺寸大和分散性差导致的农药利用率低的难题,又保障了不同类型农药混配后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为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包干制”服务模式为发展病虫害防治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路径支撑。传统农药从厂家到田间地头,全过程只是商品流通,缺少应有的技术服务。“包干制”创新了农药经营体系,从“卖农药”变为“卖农药十服务”,提高了农药使用效率,为驱动病虫害防治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数字化管理助力病虫害防治环节技术服务的效果发挥、解决“包干制”服务模式监管困境。“包干制”示范区的精准农业模式,采用人机结合、线上线下协同、多环节融合方式,实现了病虫害监测由“面”到“点”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线上”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到“线下”人员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落实,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同时,“农田时空档案”大数据平台有效降低了分散作业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为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保驾护航。(摘编自徐志刚《技术变革助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需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防病治虫除草、促进粮食稳产高产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常规农药制剂产品中的微粒尺寸大,大都在微米级以上,药效和利用率低,导致过量施用,由此带来环境污染。而纳米技术在农药制剂加工领域的应用,为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开辟了新路径。创新应用纳米农药技术,破解农药滥用顽疾。长期以来,我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已成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险。纳米技术在农药剂型加工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农药剂型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撑。已有研究和文献显示,当将农药微粒由微米级降至纳米级时,可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具体表现为对病虫害的总体活性平均提高31.5%,田间测试活性平均提高18.9%,对非靶标毒性降低43.1%,因光解、挥发等造成的有效成分损失可降低31.5%,淋溶损失降低22.1%,并可延长有效成分的持效期。撬动行业底层技术变革,激发新质生产力。纳米农药技术的先进性,体现为纳米农药产业化底层技术的创新性及绿色化。创新性主要体现为纳米技术在农药制剂加工层面的应用。农药生产分为两类,一类是原药的生产,另一类是制剂的加工。原药是指高纯度的有效成分,制剂是指将具体品种的原药按规格制成特定形态、特定使用方法和用量的剂型。大多数农药原药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剂型加工技术能直接影响农药制剂施用后的药效和持续释放效果,提高农药利用率,甚至一些使用多年的原药,经过新的加工技术能“老树发出新芽”。绿色化主要体现为利用纳米农药技术加工或预混后的药剂,基本以水为分散介质,不使用高毒的溶剂或有害的助剂,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既“减量”又“控害”,能够满足植保绿色防控、农药“零增长”的要求,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摘编自黄啟良《纳米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材料三:农药过量使用问题的根源在于农药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一一从研发、生产、销售到使用一都建立在“产品销售”的逻辑上。这一逻辑的核心是“多卖药、多盈利”,正是这种利益驱动,使得农药过量问题看似难以根除。“包干制”的制度设计为解决过量施药的利益驱动机制提供了思路借鉴。在这种模式下,服务主体收取的每亩服务费用是固定的,在扣除防治成本之后剩余收益归服务主体所有。对于服务主体来说,使用更少的农药意味着更高的收益,因此他们具有内在动力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不同于政府部门运用惩罚和补贴等强制手段推动减量,“包干制”巧妙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了农药减量,产生了很多积极效用。未来,这种模式和付费机制,还有利于国家推进在农业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培育壮大各类专业化服务企业,并引导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才走进乡村、留在乡村。纳米农药技术创新引发的模式创新和付费机制革新还是新事物,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需要各方更多关注,同心协力助力发展这一新质生产力。(摘编自郜亮亮《农业服务市场化新模式解决生产难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病虫害防治“包干制”在科技与生产模式上皆有创新,它建立的技术基础是纳米农药的研发与应用。B.纳米农药产业化底层技术的创新性和绿色化是农药技术先进性的体现,是农药剂型在加工层面的技术创新。C.农药过量使用的根源是常规农药制剂产品中的微粒尺寸过大,药效和利用率低,这会带来环境污染。D.利益驱动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就会产生很多积极效用,并有利于农业领域的改革。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面的内容可以用来佐证材料一:我国土地存在细碎化问题,细碎化的土地难以进行病虫害的同一控制,植保服务组织的防治成本会增加。B与材料三不同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采用“总分”结构,这两则材料的分论点句式相似且都位于段首,直观明了,易于读者进行快速阅读。C.材料二第二段通过罗列大量数据,具体说明纳米技术在农药制剂加工领域的应用是如何为农药剂型的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的,增强了说服力。D.材料二中的老树发出新芽”与材料三中的“产品销售”两处的引号都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这种用法与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包干制”明显不同。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新质生产力”的一项是(3分)()A.某公司以“地热+”为主营业务,积极构建“以地热为引领,以氢能为方向,以风电光伏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为绿氢炼化开创新的发展路径,标志着我国绿氢工业化规模应用实现零的突破。B非遗民俗文化馆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场所。这些文化馆通常包括各种手工艺品、剪纸、泥塑、年画、刺绣等非遗类民俗物品,可以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不同地区的民俗生活。C.2024年,全国舞台剧演出市场持续繁荣,在剧目和演出场次较多、行业规模较大的上海人民广场一带,已经逐步形成为外地“入沪”观众提供餐饮、住宿等观剧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D.“流水线生产”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各个工序之间紧密配合,让工人更加专注地进行操作,减少了错误的发生,同时避免等待时间过长,提高了生产效率。4.材料一和材料三均提到“包干制”,但其目的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则材料为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青藏线(节选)①王宗仁转眼就是1954年国庆节了,这个生辉的日子连天上的云彩也乐得咧开了嘴。祖国内地的人们无不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激情的车间奔流着钢水,丰盈的田野翻涌着稻菽,庄严的军营嘹亮着军歌。可是唐古拉山完全是另一种情景,修路人又一次面临断粮,他们被难熬的饥饿折磨着,惆怅着,闹心着!这是出现缺粮后的第二天夜里,一碗稀得可以照见天上星星的面糊汤打发了每个人,晚饭后,每个帐篷都静静地忧伤着。修路工程队的两位负责人任启明和宋剑伯,他们躺在地铺上就是无法入睡,忧虑犹如重山压在他们的胸膛,又火燎般地烤着他们的心。宋剑伯:“有信儿吗?”任启明:”没有。”问者和答者谁也没有点明是什么,但他们的心里都很清楚说的是什么。口粮一天比一天紧张,可运粮的人还没信儿!两人再不吭声了,帐篷里很静.一顶帐篷里最少要睡十几个人,此刻肯定没有谁能安然入睡,帐篷顶有几个小小的破洞,洞里含着几颗冷冷的星星,肯定会有人不厌其烦地反复数着那儿颗星,越数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一片青秃秃的夜空。断粮了,星星也饿得逃走了!谁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破洞里那片饥饿的夜空被薄云遮住了。帐篷里开始有了鼾声。搞不清是哪一位贪睡者第一个抽起鼾声,随之就一声接一声从各个角落里应和着响起来。此起彼伏的鼾声几乎要把帐篷抬起来。劳苦了一天的修路人是该痛痛快快地休息了。乍听起来这鼾声很酣也很香,但细细辨味就能听出一种无奈的酸楚。时间磨蹭着牙齿,有气无力地瞅着唐古拉山。任启明和宋剑伯还在费脑伤神地为解决断粮问题熬得嘴唇起泡。“这样干熬下去,我们会憋死在唐古拉山的。”“如果真的憋死我们,首先会把慕头气死的!”“气死慕头我们还会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他不是说过了吗?不把公路修到西藏,我们找根绳子大家一起吊死算了!”久久不语。这个话题太沉重。民工小杨忽然从地铺上坐起来,说:“二位领导,我一直听着你们的谈话,心里也和你们一样没着落。可咱们就是把头发愁白了又有什么用?把大家都哄起来开会,你出一个主意,他拿一个点子,总是能走出这难关的。”还没等两位领导开口,哗啦一下,地铺上的人全像弹簧似的弹坐了起来,一双双饥渴的眼睛盯着他们的领路人。原来谁也没有入睡,那鼾声是装出来的。关于解决吃饭问题的会半夜三更进行。两位领导都不想说些大话空话,他们每人只讲了二三分钟。大意是说,死等下去,只能饿死在山上。眼下,只要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各人身上有的或者修路队可以设法得到的,都应该毫不吝啬地拿出来或说出来。为了活命,活命为了修路,谁都不回避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后,就出现了一些预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的令人奈何不得的充饥措施。从骆驼嘴里匀出一部分食料来补充筑路人胃里的亏损。这个建议是经过任启明批准的。他批准的理由是:眼下是特殊时期,骆驼与人相比,保住人活命最当紧。没有人只有骆驼,哪来公路?让人活着,不但能把路修起来,也会有骆驼的。炊事员把喂骆驼的黑豆瓣煮成稀糊汤,分给大家吃。很不见外地说,这是猫食猪食,哪能算一餐饭?好处是不定量,可以敞开肚皮喝。不过放一泡尿肚皮立即就见瘪。强烈的重体力劳动使这些修路汉子们的胃囊变得锋利无比,饥饿袭来他们巴不得吃铁咬钢。为了活命,大家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吃饱问题。有的人在山坡下草滩上挖地鼠;有的人在野外用绳子套寒鸦;山中有一条河流到低处形成一个死水湾,那里有许多鱼。臭水,鱼的味道不好,放进嘴里像嚼棉花。最难下咽的要数地鼠肉,那股腥鼻咬肠的酸涩味倒腾得肠肠肚肚都要起鸡皮疙瘩了……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能充饥的东西都弄来塞进了肚里。这里没有等价交换,更不存在超前享受。只有苦涩,只有忍耐,当然还有在别处绝对难以找到的超拔的乐观。你瞧那些满嘴嚼着地鼠肉,唇边流淌着生涩鲜血的民工,心不由己地直说“好吃,真好吃!”为了修路,都得活着。艰难地却是顽强地活着!所有的野味,一律只用白水煮,没有任何佐料。即使这样的食物,分摊到各人手里的也非常有限,吃个半饱就不错了,剩下的那半饱凭各人丰富的想象去填充。乐观地活着有时比挨饿重要得多。值日班长吹哨子不喊“开饭”,而是嬉皮笑脸地大喊一声:“开肉了!”大家也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数学答案
2024-11-30 00:41
4页
-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数学试题
2024-11-30 00:41
2页
-
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4-11-30 00:41
4页
-
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答案
2024-11-30 00:41
2页
-
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1-30 00:41
17页
-
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答案
2024-11-30 00:41
3页
-
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4-11-30 00:41
10页
-
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1-30 00:41
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