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卷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卷
格式:docx页数:10页大小:2.6 M上传日期:2024-12-05 16:50浏览次数:318 侵权/举报

【考试时间:11月29日16:15~17:30】生物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一般以蔗糖的形式运输,下图是蔗糖通过伴胞——筛管结构运输到其他薄壁细胞的示意图,图中物质的数量关系可代表其在细胞内的浓度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的元素组成与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B.用斐林试剂可以区分蔗糖溶液与蔗糖水解酶溶液C.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进行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D.单糖转运载体有特异性,转运时会发生构象改变2.具有核定位序列(NLS)的蛋白质能被核膜上的importin蛋白识别并输入到细胞核中,而exportin蛋白能识别核输出序列(NES)并将蛋白质从核中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exportin和importin转运的蛋白质进出细胞核时需要通过核孔B.人体细胞中的组蛋白、DNA聚合酶和纺锤体蛋白都包含NLS序列C.若核糖体在细胞核中完成组装,核糖体蛋白可能同时具有NLS序列和NES序列D.若抑制exportin活性后某RNA在核内异常聚集,推测其出核需要有NES序列的蛋白的协助3.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是一种可以引起局部而非全身抗过敏作用的鼻喷剂,其有效成分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脂溶性的类固醇,通过作用于鼻黏膜,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性鼻炎是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所致,且过敏患者的免疫细胞都能直接识别过敏原B.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时,会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血浆蛋白渗出,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糖皮质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抗炎作用,一经作用后立刻失活D.正常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不会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4.细胞培养肉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动物体内提取“种子细胞”,通过体外大规模培养,将细胞转化为肌肉组织,用食品化处理(改善色、香、味)得到的肉类产品。细胞培养肉的简要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实践中可以将鸡、牛、猪等生物的肌肉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B.过程A、B可采用松盖培养瓶,并将其置于95%CO₂和5%空气的混合气体的CO₂培养箱中C.过程A、B分别为原代培养、传代培养,且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一次后需立即进行传代培养D.体外大量扩增结束后采用过滤、沉淀、萃取等方法收获产物,即为细胞培养肉生物学·第1页(共8页) 5.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在人肺泡毛细血管处会与氧气结合,到达相应组织后将氧气释放。研究发现血浆pH升高会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强。如图为氧解离曲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被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其中P₅₀表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强和减弱B.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血红蛋白和氧气的亲和力下降C.若血浆pH升高,P₅₀将减小,机体可能出现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正常但组织细胞缺氧的现象D.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6.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等,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图为两种抗癫痫药物—噻加宾和苯巴比妥的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该类癫痫发作的机理可能与突触间隙中GABA的含量过低有关B.苯巴比妥可能通过延长Cl通道的开放时间,增加Cl内流的量,最终影响突触后膜兴奋C.噻加宾可能通过促进突触前膜上的GABA转运体对GABA的回收,降低突触间隙中GABA浓度D.若有关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不能有效降解或回收也可能导致癫痫发作7.猫的基础毛色包括黑色和橘色,具体颜色表现与黑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相关的颜色与基因的决定关系如图所示。一只黑色母猫与一只橘色公猫杂交,F₁中公猫的颜色及比例为黑色:巧克力色:肉桂色=2:1:1,母猫全为橘色(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A₁/A₂/A₃位于常染色体,基因B/b位于X染色体R.A₁、A₂、A₃的显隐性关系一定为A₁对A₂、A₃均为显性,A₂对A₃为显性C.F₁中母猫的基因型一共有4种,比例为1∶1∶1∶1D.F₁中A₁的基因频率为1/4,B的基因频率为1/38.1964年,在确定了密码子是mRNA上的三个连续碱基后,科学家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种核苷酸链指导合成不同的肽链,最终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部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分核苷酸链多肽链1…CCCCCCCCCCCC……脯氨酸-脯氨酸-脯氨酸…2…AAAAAAAAAAAA……赖氨酸-赖氨酸-赖氨酸…3…GGGGGGGGGGGG……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4…AUAUAUAUAUAUAU……异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5…AAUAAUAAUAAU……天冬酰胺-天冬酰胺-天冬酰胺……异亮氨酸-异亮氨酸-异亮氨酸…“……”表示未写出的序列生物学·第2页(共8页) A.体外合成多肽链还需酶、核糖体、tRNA、能量等条件B.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体外合成多肽链可能从随机碱基位点开始C.根据第4、5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确定UAU、AUA分别决定异亮氨酸和酪氨酸D.根据第4、5组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UAA或AAU可能不决定氨基酸9.为探究某抑制剂对人体某种代谢酶的作用是否受底物浓度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小明因疏忽漏填某些数据(a-e),但他的实验过程是科学、准确的。各组反应体系中酶浓度要保持相同,实验测定的是反应初期的速率,单位为μmol/mi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组一二三四五六底物液/mL112233蒸馏水/mL8abcde酶溶液/mL111111抑制剂/mL00.500.500.5反应速率8.76.014.812.320.218.2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底物浓度与抑制剂有无,无关变量为温度、pH等B.根据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表中a、b处应分别填入7.5和7C.将底物液与蒸馏水混合后,应在37℃水浴保温后再依次加入保温过的酶液与抑制剂D.在一定范围的底物浓度下,该抑制剂的抑制效果与底物浓度呈负相关关系10.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各种有毒的工业废水的处理。EM原液(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中主要代表性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等。为恢复EM各种有效微生物的数量和代谢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EM培养的最优条件,开展了如下实验:①采用不同培养基培养EM,如表1所示;②每天测量培养基的OD值(与菌悬液浓度正相关),结果如图甲。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1培养基名称培养条件气体条件pH范围乳酸菌培养基A6.5-7.5酵母菌培养基B4.0-6.5复合培养基密闭6.0复合培养基C注:复合培养基里含有能满足EM中各种微生物生存所需的营养成分A乳酸菌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琼脂等物质B.表1中的A、B、C条件分别为密闭、密闭、曝气C.培养一段时间后对C条件的培养基进行微生物计数,推测同一视野中乳酸菌数量一定多于酵母菌D.根据图甲可知,复合培养基pH6.0、气体条件C可作为EM培养的最优条件11.如图甲所示,芽殖酵母进行出芽生殖,虚线表示细胞周期中的关键“检查点”,在“检查点”前细胞需完成箭头所示的相应事件才能继续细胞周期,这些事件包括:出芽、DNA复制、核迁移、核分裂。现有三种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以下用“ts”表示),它们在22℃时能正常完成细胞周期,但在36℃时突变基因会丧失功能,细胞被阻滞在某一个“检查点”前,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最不合理的是,生物学·第3页(共8页) A.根据酵母芽体的有无及其大小比例,可以大致推断其所处的细胞周期阶段B.芽殖酵母出芽生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变异C.刚通过核迁移“检查点”的a⁶bˣ突变体在36℃时能继续通过核分裂的“检查点”D.野生型个体的a基因阻碍细胞通过核分裂“检查点”,b基因能抑制该功能12.为研究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挑选了一批同龄的拟南芥幼苗,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以不同波长的光照射5天,测量每组幼苗叶片的各项生理参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蓝绿光橙黄光红光自然光叶面积增长/cm²0.80.51.00.7叶干重/g0.1260.0450.1220.095光下净光合速率3.32.23.82.5叶绿素a412314441382叶绿素b148125133147类胡萝卜素98856776注:光合速率单位为μmolCO2⋅m−2⋯−2,光合色素含量的单位为μg·g⁻¹.干重从表中数据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组施加的光照强度需要保持一致B.幼苗不能利用橙黄光进行光合作用C.在单一红光照射下幼苗通过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例以适应环境D.幼苗可根据光质改变自身色素合成与分解的速率1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为培育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科研人员将抗虫基因A、高产基因B和耐旱基因D各一个转入野生型玉米中,获得一株转基因玉米,并利用组织培养获得了多株克隆植株,科研人员利用该批转基因玉米甲和野生型玉米乙为材料,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杂交组合亲本F₁的表型及比例一甲(♀)×乙(♂)①二甲(♂)×乙(♀)②三甲(♀)×甲(♂)③A.若②和③中均出现抗虫玉米,说明基因A一定转入细胞核中BDB玉米无性染色体,故理论上①和②的表型及比例一定相同C.若①和②均为高产:低产=1:1,耐旱:不耐旱=1:1,则③中相应表型之比一定为9:3:3:1D.若三个基因转入同一条染色体上,则③的表型之比一定为3∶1生物学·第4页(共8页) 14.同源基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具有共同的进化祖先,可分为直系同源和旁系同源。前者是指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继承的相同或相似基因;后者是指同一物种内由于基因重复后分化形成的基因。如图是同源基因与进化的关系图(图中字母均表示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源基因的研究结果为生物起源于共同祖先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B.图中基因分化的过程会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C.a₂、a₂、a₃属于旁系同源基因D.a₁、a₃、a₅属于直系同源基因15.现有一种DNA测序的方法:用碱基修饰试剂处理5'端带有³²P标记的单链DNA,造成特定种类碱基的修饰,随后在断裂试剂的作用下,DNA单链在含该修饰碱基的核苷酸的3'端随机断裂,由此产生一组具有不同长度的DNA链的反应混合物,最终通过凝胶电泳和放射性自显影技术(对样品中放射性分子进行定位的技术)记录结果。现有同种多条单链DNA,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测序,相关实验条件如表1,凝胶电泳和放射性自显影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1DNA化学裂解反应体系反应体系碱基修饰试剂碱基修饰反应断裂点G硫酸二甲酯鸟嘌呤甲基化CC肼(加盐)胞嘧啶开环CC+T肼嘧啶开环C+T①甲酸脱嘌呤作用②A.由表1可知,反应体系①的断裂点是AB.在反应体系C中,一共可以得到3种不同大小的DNA片段C.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无关,与DNA分子大小有关D.根据凝胶放射自显影图可推知,待测单链DNA序列是5'-GATCACTACTG-3'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睾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在男性体内睾酮主要由成人睾丸间质细胞分泌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