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历史试卷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历史试卷
格式:docx页数:6页大小:702.6 K上传日期:2023-11-20 14:22浏览次数:74 侵权/举报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调研考试(4)历史(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图1为1976年于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据铭文记载,“武王征商,隹(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中国古代典籍《尚书》也说,“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利簋铭文可以佐证图1A.传世文献对武王克商的记载准确B.周武王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C.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D.商周时期的干支纪年法已经完备2.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出“富者,人之情性”,“人富而仁义附焉”,到西汉后期,“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的观念却广为流行。这反映了汉代A.民族交融的增强B.治国思想的演变C.农业生产的衰退D.国家政权的巩固3.唐朝建立之初,不设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定期巡察,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于是贞观元年(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十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据此可知,唐初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D.已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4.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代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纠正藩镇割据之弊B.传统坊市制度走向瓦解C.中央政府财政困难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5.宋朝时,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稻麦两熟制,但租佃契约仍按原先每年秋熟收租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宋朝的这一收租做法A.使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B.有利于稻麦两熟制的推广C.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6.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等地方出现了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的现象。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人地矛盾突出B.利于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动写照D.其实质为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7.表1唐开元至清乾隆年间福建县级辖区数量统计表,据表1推知,当时的福建时期唐开元年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明弘治年间清乾隆年间数量24415360A.地方豪强受到压制B.管辖范围大幅增加C.经济实力稳步提升D.文化影响日益扩大8.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9.表2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部分)简表类别,据表2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类别年段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訢1863上海广方言堂上海李鸿章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A.取代了传统教育的地位B.得到了社会大众广泛支持C.坚守“西学中源”思想D.具备了近代职业教育特征10.1900年春,梁启超劝诱孙中山以“勤王”名号起义,举皇上为总统,握手共入中原;同年6月,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建议孙中山与李鸿章合作组织广东独立政府。这反映出当时A.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名存实亡B.列强干涉中国内政以华治华C.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织D.三民主义为社会各阶层接受11.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月刊,发表了大量涉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易水送别》、《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此可知,当时的留日学生A.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B.主要追求民主与科学C.试图借助列强来排满D.存在暴力革命的倾向12.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维马克思及其主张;孙中山在1912年也曾认为“麦氏(按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A.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一致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13.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给予了肯定,并在1929年的“十月来信”中要求中国共产党巩固并扩大游击战争,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这表明共产国际A.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B.看清了国共敌我力量的悬殊C.促进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D.反思了左“倾”错误的倾向14.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1930年的最高税则提高50%以上。这说明国民政府A.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                        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C.旨在改变政府财政困难                        D.积极抵制日本侵略战争15.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                    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6.1940年电影人罗静予在《中国电影(重庆)》上发文强调更新电影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苏联电影技术的进步扩大了苏联的国际影响。而另一位电影人郑用之则主张学习苏联的电影教育,强调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这场争论A.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B.扩大了中共文艺事业的影响C.凸显了民族救亡的时代要求D.反映了苏区文化的建设成就17.《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做的政治报告,其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甚至要鼓励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定A.主要是基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B.有利于联合资产阶级早日结束内战C.适应了当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要求D.是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18.建国初期,为了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以及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人民政府采取了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的举措。这一举措A.突破了“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束缚B.是对“一边倒”方针的灵活变通C.试图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D.重视发展独立自主多边外交关系19.表3是新中国农业发展部分数据。表中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A.十一届三中全会激发了生产活力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C.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取得较大成就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生产力进步20.1979年上半年,晋东南地区有关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政策被概括为“一取消”、“两不许”、“三可以”。即取消平均主义“大锅饭”;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可以按定额计酬,可以按时记工加评议,可以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这反映了此时晋东南地区A.农村改革探索较为慎重B.广大农民市场意识显著增强C.政府经济职能不断强化D.人民公社体制退出历史舞台21.公元前5世纪末以前,雅典政治家的影响力主要依赖于亲属或朋友,从伯利克里时代开始,则主要依赖于他们在公民大会上有说服力。发生这一变化的关键原因是A.人文思潮兴起B.平民社会地位提高C.政治体制改进D.工商业奴隶主崛起22.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以茶叶、玉米等物种交流为主;而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贸易则呈现出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全球发展不平衡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工业生产领域D.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3.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使之有利于内阁。这反映出英国A.行政权呈扩大的趋势B.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变化C.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D.权力之间失去了制约平衡24.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在把牛顿的方法移植到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时,将科学与人类的道德联系起来,但却造成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如孔多塞把科学看作是社会合理化和人类精神不断完善的推动力量,卢梭则将科学看成是人类在道德上堕落的主要原因。这表明A.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思想的启蒙B.经典力学引发了“物理学危机”C.阶级立场差异必然造成不同的认识D.科技进步很难与道德完全统一25.德意志帝国时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然科学,但当时实科中学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1901年,德国宣布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这反映了德国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义务教育的普及C.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D.经济结构的变化26.1936年,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对各州的拨款增加了2倍多,其中对在1932年总统大选中支持共和党人胡佛的宾夕法尼亚州拨款增幅最大,达到了3000%。与此同时宾夕法尼亚州注册的民主党人大增,帮助罗斯福赢得了该州1936年的总统选票。这表明A.新政得到广泛支持B.国家干预初见成效C.救济带有政治色彩D.保障体系已经形成27.1947年前后美国持有全球70%的黄金储备,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这一比例降至50%以下,1968年这一比例进一步降到25%。影响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有A.国际货币体系自身缺陷B.“滞胀”经济危机的出现C.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D.越南战争造成财政困难28.当代西方“蓝领”“白领”“灰领”代表工人的不同分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严重的滞胀问题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C.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29.1925年6月,苏联红军总政治部制定了农业人才培训的详细规定。复员军人可按兴趣选择税收政策、土地规划利用、互助委员会、乡村图书馆等培训班。培训班由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担任班长。该规定A.适应了经济形势变化B.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C.响应了农业集体化政策D.缓解了苏联外在的压力30.一批青年画家在取材上不再以历史和宗教为主,代之以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和自然风光。他们喜欢对景写生,并致力于捕捉眼睛所摄取的真实影像,以描绘瞬间经历的个人感觉。下列作品能体现该画派风格的是A.《拾穗者》B.《日出·印象》C.《格尔尼卡》D.《自由引导人民》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为了治理黄河的水患,汉武帝采取了各种方法,甚而动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到黄河水灾的救助之中。元封元年汉武帝“方忧河决”,随即出现了“河溢皋陆,堤繇不息”的惨象,汉武帝不得不动用包括术士在内的各方人士参与到水灾的治理。汉武帝是欲通过方士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根治水患也许汉武帝感觉到触怒了苍天,在元封元年,汉武帝甚至要祭祀后土以求得苍天的庇护,他甚而认为“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除了上述所谓的祈求苍天庇佑治理黄河水患外,汉武帝主要利用朝廷的大臣来治理黄河水患。如元光三年的黄河水患,“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在治理黄河水患的同时,为了安置灾民,汉武帝还采取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遭受水灾的民众迁离本土,或者迁往漠北地区,或者迁往江南地区,使这些民众脱离了黄河水灾的侵扰,过上安定的生活。——据薛瑞泽《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