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2025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龙王庙遗址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的异类,主要出土文物为玉器、制玉工具等,其玉器刻工细腻,材质较丰富,从玉器工艺、形制等方面看,应属良渚文化类型。这说明当时A.存在文化交流现象B.地域间文化具有同质性C.玉器工艺开始外传D.玉崇拜政治化趋势明显2.据《史记》记载,秦朝营造阿房宫征调民力70万人,北筑长城40万人,屯戍岭南50万人,北防匈奴30万人,全国每年约有15%的人服役。据此可知,秦朝A.边境战事不断B.户籍管理松弛C.中央政令畅通D.人口流失严重3.曹魏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独立为外朝机构,尚书令的权势日益扩大,于是又设中书令,杜佑对此评价:“魏置中书省,有监、令。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这一变化A.实践了因事设官的原则B.表明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C.反映了君权的逐渐弱化D.体现了中枢机构的权力制衡4.宋代市民的妆容材料以天然为主,如花草、树叶、矿物等。妆容风格以自然、清雅为基调,追求五官的自然美,色彩也以淡雅为主,不喜浓妆艳抹。由此可见,宋代市民对美的认识A.受到理学观念的影响B.充满了商品经济的气息C.深受佛教教义的制约D.反映了自我意识的觉醒5.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称原住民为“番”。表1是不同时期台湾府淡水地区番族应缴饷税的数额。这说明清政府表1时间明郑时期康熙二十四年雍正四年乾隆四年税额11867.6石9290.6石5602.6石(折银2016.9两)349.6两A.实现了全国税制一体化B.放弃了因俗而治的执政理念C.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减弱了干预基层治理的力度6.19世纪末,报刊媒介逐渐普及,其内容对“政治自觉”不高的士绅也有吸引力,如有关科举改革的报道。很多人开始阅读这些报刊,接受西学知识,这些趋新人士已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一种社会群体。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变革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B.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C.舆论左右了社会发展进程D.废除科举成为社会共识7.1919年6月,由孙中山支持的《星期评论》在上海创刊,重点介绍与研究国内外劳工运动,宣传社会主义,并开启了《共产党宣言》译作的起点;它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一起被时人誉为“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星”。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A.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播B.国共两党达成共识C.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认同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由于日本在中国战争中的大大削弱,它不得不停止进攻西伯利亚的原来计划,而对之采取根本的守势。”后来苏德战争中,苏联从远东地区西调约54万人参与对德作战,加速了苏军大反攻进程。由此可见,中国的抗日战争A.牵制了二战中日军所有主力B.打乱了德国军队的战略部署C.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D.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9.下图是1955年创作的宣传画,配文为“农村青年们,要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起带头作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该宣传画设计意图主要是A.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B.号召群众投身农村建设C.传承传统风俗画的艺术风格D.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0.古代印度,文学作品往往以崇山峻岭、河流奔腾、繁花茂林、奇禽异兽为题材,其宗教神话常常反映气候酷热、旱涝交替,《摩诃婆罗多》中多处涉及到太阳神苏尔耶、风神伐由、暴风雨神摩录多等。这反映出A.文学作品再现了自然风貌B.文化艺术植根于地理环境C.宗教神话来源于丰富想象D.恶劣环境催生了伟大艺术11.有学者指出,“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他们接过古代文明的火炬,加以融合、创新和发展,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作品是A.《罗摩衍那》B.《一千零一夜》C.《马可·波罗行纪》D.《神曲》12.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这样写到,像北美原住民那样的群体,并没有运用理性来劳动的能力,因此他们生存的地方,就理应让当时具有充分劳动能力的英国资产阶级那样的群体去占有。洛克意在A.强调文明交流共融B.美化殖民侵略C.肯定劳动创造财富D.宜扬理性主义13.俄国十月革命后,被称为“拉美马克思主义之父”的马里亚特吉强调:“社会主义不能是社会主义制度毫无生机的复制品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条主义应用。它必须是一种“英雄的创造',拉美的现实必须赋予它生命。”这说明拉美地区A.亟需个人英雄的创造性B.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C.民族独立任务的艰巨性D.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必要性14.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1921年4月,他又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合作社思想,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这一转变A.开创了苏联发展的新模式B.指导了俄国的工农业生产C.适应了新经济政策的要求D.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5.表2反映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变化,这主要得益于表2内容1960年1980年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7.1%9.4%国民生产总值1861亿美元19118亿美元年人均收入138美元1003美元工农业比重工业24.8%39.4%农业30.9%17.4%A.强有力的计划经济指导B.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C.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减弱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16.2024年联合国经社部、世贸组织和国贸中心共同发布了一个名为“ePing”的新型在线预警系统,帮助世贸组织成员国政府机关和中小企业时刻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政策的最新动态,以应对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这表明A.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趋同B.全球经济下行造成贸易环境恶化C.数字化应用消除了贸易争端D.跨机构合作创新推进可持续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北宋时期,水路运输的兴盛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这有赖于北宋造船业的高度发达。与隋唐相比,北宋的船只类型和功能各异。政府在许多地方设有官办造船场,以漕船和战船制造为主,并对造船技术进行了更新改造,能够制造出抗御风浪能力较强的尖底船。北宋造船业与漕运业的发达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摘编自任柯冰等《浅析北宋造船业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材料二表319世纪中后期社会部分人士关于造船工业的观点人物身份观点左宗棠闽浙总督既能造船,必期能自驾驶,方不至授人以柄。吴棠闽浙总督船政未必成,虽成亦何益!文煜福州将军停止造船,除修造、养船而外,一切皆可节省。伯洛内法国驻华代理公使贵国船厂新立,一切火轮器具皆由自造,恐造成之后,每只较买外国现成之船,价银总有数倍之差。-摘编自戚其章《近代中国造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材料三表42023年全球三大造船指标情况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载重量/万载重吨全球占比/%载重量/万载重吨全球占比/%载重量/万载重吨全球占比/%全球8000100.09739100.025064100.0中国420652.6628464.51279751.1韩国210526.3184819.0700828.0日本138517.3120012.3390415.6-谢坤烜等《2023年全球造船业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造船业发展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造船业发展的困境并分析原因。(14分)(3)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船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20世纪40年代初,为应对严峻形势,太行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救灾救荒、减租减息等一系列经济建设工作。其中,税收制度建设成效显著。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布了《晋冀鲁豫边区合理负担征收暂行办法草案》,规定按照“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进行税收负担的合理分配,大大减轻了贫苦农民负担。1943年5月,边区政府进一步发布《晋冀鲁豫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税则》,完善了统一累进税的征收,既切实照顾了各阶层的利益,又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太行根据地税收制度建设为我国财税改革开拓了思路。-摘编自孔翠英等《太行根据地税收制度建设及其历史贡献和经验启迪》(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行根据地税收制度建设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太行根据地税收制度建设的影响,并说明我国当前财税改革应遵循的原则。(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至18世纪末,欧美大学还基本上保持着中世纪建立的专业课程结构,自文艺复兴时建立的古典人文主义课程仍占统治地位,科技教育初兴。19世纪以后,大量科学课程在大学开设,哈佛大学仅1825年就增设了博物学、电学、磁学、力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独立课程。1838年,英国皇家学院开设土木工艺学和机械工艺学课程。耶鲁大学于1852年成立工程学院,1854年其化学、工程两专业与新设的冶金、分析化学、工业机械学专业组成了耶鲁理学院。1860年伦敦大学建立科学系,首次授予科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保守的大学,1869年后也开始限制古典课程,增设科学课程。1900年,伯明翰大学创建了商学院和酿造学院,为科学运用于产业而培养技术人员.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以“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2025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历史评分参考一、选择题1-5ACDAC6-10AACBB11-16BBDDBD二、非选择题17.(25分)(1)特点:高度发达;政府支持;类型多样;技术进步。(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困境:基础薄弱,技术落后;(4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财政困难;封建顽固派和保守势力的阻挠;清朝统治集团缺少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决心;列强的干预和破坏。(10分)(3)造船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造船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5分。)18.(15分)(1)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自然灾害频发;根据地财政困难;国民党政府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影响:巩固了太行根据地,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解放区和新中国税收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丰富了太行精神的内涵。(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共3分。)19.(12分)示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科技教育进步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自然界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为科技教育的兴起奠定基础。16-17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科技教育在大学初兴。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进步,工业革命的浪潮作为核心驱动力,直接推动了大学教育从古典人文主义向科技实用主义转型。大量科学课程在大学开设,加速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迎来了科技教育大发展。综上所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教育体系改革,而大学教育又通过人才培养与创新促进生产力提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政治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25-04-05 11:50
16页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政治试卷 Word版无答案
2025-04-05 11:50
7页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英语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04-05 11:50
25页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英语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5-04-05 11:50
12页
-
2025年池州市普通工作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化学 化学评分参考(1)
2025-04-05 11:50
2页
-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二模)生物学试题(有答案)
2025-04-05 11:50
9页
-
2025年池州市普通工作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物理 25年市高三质量监测物理参考答案(3.19)
2025-04-05 11:50
4页
-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历史答案
2025-04-05 11:50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