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docx页数:7页大小:32.6 K上传日期:2025-04-05 17:46浏览次数:48 侵权/举报

2025常德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华阳国志·巴志》有记载:“(周)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巴有将,蜀有相”;《华阳国志·蜀志》也有黄帝族“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的记载。这些记载可用于论证()A.巴蜀两地文化的异质性B.分封制影响文化的走向C.中华文明起源自成体系D.巴族文化优于蜀地文化2.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在大将秦开的攻击下,东胡撤退千余里,深入此地的燕军紧接着“度辽东而攻朝鲜”,此后,燕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这反映了()A.争霸战争使燕成为诸侯强国B.东北族群萌生出华夏观念C.华夏政权自此解除东胡威胁D.城邦国家向领土国家转变3.汉代画像石刻画的骆驼形象往往四肢纤细,如马狂奔,鬃毛四散,俯首低看,大多是孤零零出现;唐代绘画作品中则有骆驼商队的出现,骆驼形象高大、生动,背上驼着沉甸甸的货物。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深化B.交通运输方式进步C.对外贸易发展D.绘画艺术风格改变4.为推行青苗法,王安石给全国各地官员下达贷款指标,把完成的多少纳入对地方官吏的业绩考核。由此可知()A.地方官员的积极性提高B.变法的实施缺乏理性考量C.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目标D.政治改革为经济改革铺路5.1332年湖广乡试考“黄河赋”,同科江浙乡试考“龙虎台(今北京市昌平区西部)赋”,1365年江浙乡试考“禹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南北文化水平的差异B.政治统合力的延伸C.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D.经济政治重心分离6.明代松江地区士大夫多喜治园林别业以明得志,园林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康乾时期,许多园林与当地的城隍庙结合,园庙合一成为普遍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文化政策影响士人精神追求B.民族政权改变社会风俗C.社会经济变迁推动园林发展D.宗教信仰丰富社会生活7.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清朝开始兴建海军,至七十年代中后期,清政府海军建设达到高潮。八十年代,清政府又组建了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这()A.推进人才选拔制度改革B.反映政府积极应对农民运动C.加剧西北地区边疆危机D.说明海防建设具备社会基础8.李大钊主张“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同时又指出“平情论之,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可知,()A.新文化运动内部斗争激烈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李大钊找到新的革命出路D.中西文明的差异被理性审视9.表1为1930年-1947年衡阳县(市)商会历届选举政治背景表。由此可知,()时间当选会首当选方式主要政治背景所属派别1930年陈正言商民推选无无1934年欧方莹县党部扶持当选县党部常委罗明德乙派、团方1938年欧炳坤县党部、县政府共同支持当选县党部书记长万骊县长胡安悌甲派、党方1939年欧炳坤县党部扶持当选县党部书记长钟少航同上1941年杨镇球商会乙派委员推选无团方1942年欧炳坤市政府指定当选市长赵君迈党方1947年欧方莹市三青团扶持当选市三青团干事长邹仲刚团方表1A.官僚资本快速膨胀B.国民政府优商厚企C.商人政治觉悟提高D.商会自治特征削弱10.表2为《人民日报》(1950年-1951年)关于“青年劳模”事迹的报道摘录。这些报道集中反映()时间地区人物标题1950年1月黑龙江省梁军《女拖拉机手梁军》1950年3月山东省赵桂兰《共产党的好女儿-赵桂兰》1950年4月河北省王青梅《妇女劳动模范王青梅当选县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9月湖北省贺世古《兵工劳模贺世古-工农兵劳模大会工业代表介绍之八》1950年9月辽宁省赵国有《赵国有-新运动记录创始者》1951年6月安徽省甘彩华《治淮女英雄甘彩华》A.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战略需求B.青年形象适应时代需求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D.妇女成为经济建设主力11.1979年,《早春二月》首登戛纳电影节。此后,中国电影在欧洲电影节上多次获奖,其中,《三个和尚》获柏林银熊奖、《红高粱》获柏林金熊奖、《霸王别姬》获戛纳金棕榈奖。这表明()A.经济体制改革致力拓展国际市场B.电影制作水平领先世界C.民族文化和美学风格获国际认可D.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消失12.据希罗多德记载,在居鲁士煽动下,波斯人起兵反抗米底;在居鲁士指挥下,波斯人成功攻占了吕底亚都城萨狄斯;在居鲁士策划下,波斯人首先击破了巴比伦周围的城市,最终迫使巴比伦不战而降。该记载表明()A.波斯帝国继承两河流域文明B.战争推动东西文明交流C.希罗多德注重历史的主体性D.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13.中世纪时,英格兰议会掌握了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以此对王权专断行为予以制约;法国议会则成为国王对抗教权强化王权的工具。这表明当时欧洲()A.世俗权力日益扩大B.探索了国家治理新模式C.政治制度对立分裂D.孕育了民主的历史传统14.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统治腐朽,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猛烈批判旧秩序。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凸显,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他们都()A.深刻揭露人类社会的不平等B.找到构建理想社会的革命主体C.直接推动法国社会的大变革D.主张通过相同的方式改造社会15.表3为1939年-1941年德国部分矿产原料的总进口与从苏联进口的比较(千吨),表中的苏德贸易()品名1939年1940年1941年上半年总进口(其中)从苏联进口总进口(其中)从苏联进口总进口(其中)从苏联进口磷酸钙10253117412912755石棉181128127锰矿石23561196511675油母页岩467451806617816248铜144-1057557A.延缓了苏德战争的爆发B.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加速了德国工业化进程D.有助于德国获得战略主动权16.二战后,美国科学家以“展示本国的科学领导力”为由,希望政府支持国际科学合作。国防部认为,国际科学合作会推动美国国防事业发展,愿意提供资助;商务部认为,国际科学合作的成果将会促进国内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也愿意提供资助。这主要体现了()A.美国借助科学稳定霸权B.民族主义助力科学国际主义C.冷战使科学竞争更激烈D.科学合作利于缓和国际局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茶文化是中华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识者将之与中医药文化并举为中华文化有机体的两翼。在《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中就记载了茶叶的药用价值,认为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能。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茶开始被当成饮料饮用,人们渐渐形成了对饮茶仪式的认知,饮茶文化初步形成。魏晋以来文人墨客无以匡世,以茶助兴,坐而以茶论道,抒发报国之心,辨析名理,掀起一股清谈之风,逐渐衍生出“以茶养廉”思想。隋唐时期,茶的饮用逐渐传入佛教寺庙,大多数僧侣用茶来帮助冥想和保持清醒状态。这一时期对茶的研究和饮用方法的深入探讨,为后来茶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人们开始注意饮茶的技巧,茶的收藏和制作方法,喝茶逐渐成为社交的一部分。茶圣陆羽于《茶经》中表示人们可通过喝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加强个人廉俭品德,正式确立了茶道的理念和规范。宋代茶道的修炼被赋予更多的宗教、艺术和哲学内涵。茶文化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茶艺成为社交的一种方式,茶馆开始兴起。明清时代,喝茶风尚同前朝相比更为兴盛,喜欢喝茶且对茶热爱的文人墨客将茶作为精神支柱,寄情于茶,逐渐达到“人茶合一”的境界。-摘编自赵小铜《茶艺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分析》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茶艺的起源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与中华传统文化”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梁启超国家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他自己也谈到,因多变使其言论效力常常互相抵消。其实,梁启超的“变”中也自有“不变”者存在。1895年2月,梁启超入京会试,结束了在万木草堂的求学生涯。梁启超将精力主要投入到办学校、兴学会,以及办报馆等开风气、开民智的活动中。这一时期的梁启超追求“民权”,认为培养新式人才、开民智是实行“民权”政治的基础。他倡导归还人民的自主之权,让人民担有一国之责任,乃至世界之责任。1903年初,梁启超受保皇会邀请,开启美洲之旅。同年,他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表明其放弃了“民权”观,转为信奉“国权”观,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实体,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国家主权既不归属于统治者,也不掌握在人民手中,而是在国家本身。1918年,梁启超在欧游途中随时记录下的所见所闻,于《欧游心影录》中集中呈现。在世界大战的刺激下,“国家主义”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梁启超开始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反思。他一面把“国家主义”视为一种病态的理论;一面表现出回归早期大同观的倾向。最后,梁启超在其晚年提倡“世界主义”,认为中国应保持有世界格局、世界态度,应在实现自立自强的同时,为世界共同发展奉献力量。-摘编自姚依《梁启超国家观念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变”中也自有“不变””作出历史解释。(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国家观不断变化的原因。(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殖民者在今南非境内建立了四块殖民地。这四块殖民地人口稀少且居住分散,居民以畜牧业和半自给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极为落后。1867年钻石的发现,正式揭开了南非大变革的序幕。1870年在瓦尔河南边的杜多伊斯潘附近发现了一个原生钻石矿层,钻石含量丰富,世所罕见。钻石不再是个别幸运者的猎物,很快就有数千名职业探宝客云集于此,到1872年该地人口集中的程度仅次于开普敦,10年后,钻石的开采总值跃居到2600万英镑,出口值达400万英镑,为开普殖民地其他商品年出口总值的5倍。-摘编自沐涛《浅论矿业革命对南非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相比,南非的现代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从发展类型来说,它不属于内源型现代化,而是外源型现代化。南非内部并未产生现代生产力或社会变革的动力,而是在“矿业革命”的驱动下,借助外来资本和西方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逐步走向工业化和全面的现代化,国家作为一种超经济的组织力量起到重要的控制与调节作用。二是现代化发展曲折,阶段性明显。如果从19世纪70年代算起,南非现代化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包含了世界第二次和第三次现代化浪潮,这在当今世界各国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三是政治现代化滞后于经济现代化。在1994年以前,南非政治现代化只存在于白人群体中,种族隔离政策与现代化中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要素背道而驰。直到1996年通过的《南非共和国宪法》,正式结束了种族歧视和排斥,开始建设统一、多元和民主的新南非。-摘编自沐涛《南非现代化之路及其特征》(1)根据材料一,概括矿业革命前后南非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矿业革命的影响。(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9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5年常德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ADCBBCA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CCBAD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