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辽宁省丹东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总复习质量测试(一)历史 含答案
辽宁省丹东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总复习质量测试(一)历史 含答案
格式:pdf页数:12页大小:1.4 M上传日期:2025-04-05 17:57浏览次数:272 侵权/举报

丹东市2025高三复习质量测试(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BACDAACDBBCCDA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14分)同:文书档案管理不断完善;形成誊抄副本和统一保存制度;分门别类,内容丰富;运行规范化,管理严格。(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异:唐宋文书档案的管理者主要是行政官员,而英国是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唐宋文书档案管理机构能参与行政决策,英国的机构只负责文书档案相关工作。唐宋文书档案除敕令外还记录人事档案、户籍等辅佐治政,英国主要是记录王令。(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2)意义:有利于借鉴前代国家治理经验,提高决策效率;加强行政管理(人事、户籍等),推动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实现了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与统一;为史书的编纂提供条件,有利于保持民族历史传承的连续性。(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18.(12分)(1)图3:1959—1963年;图4:2001—2005年;图5:1954—1958年。(3分。每点1分)(2)【示例一】1959—1963年中国GDP先降后升理由:1958年,“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试图通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农业生产严重受损,工业生产也受到影响。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社会经济陷入困境。1961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示例二】2001—2005年中国GDP持续高增长理由: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坚持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更深1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之一;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示例三】1954—1958年中国GDP增长率有波动,但整体保持较高水平理由: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迎来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环境;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三大改造顺利推进,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增长,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也为经济的高增长提供制度支撑与法律保障。(时段:能够准确描述时段内的GDP变化情况,给2分;能够至少列举两个相关史实,每个史实2分,共4分,能够史论结合阐述理由,给3分)19.(14分)(1)史料价值:方尖碑是研究古埃及文明的一手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古代埃及的建筑雕刻、宗教信仰、象形文字以及政治制度等;其雕刻工艺和建筑技术,展现了古埃及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与艺术成就;方尖碑作为太阳崇拜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宗教信仰体系;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记录了法老的功绩和历史事件,为研究古埃及政治、社会及法老统治提供了直接文字史料。作为法老纪念碑,内容侧重歌功颂德,可能存在主观美化问题,需结合其他史料互证。(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以来,埃及逐步殖民地化;西方列强及其学者大肆掠夺他国文化遗产;本国政府对文物保护不重视,以赠送珍贵文物来达成政治诉求。(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认识:国家主权独立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前提;建立起国家文物保护体系;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国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立法工作等。(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20.(12分)【示例一】论题:人民群众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主导地位。(3分)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2验,并将其转化为璀璨的文化成果。如《诗经》中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民间歌谣,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等农事知识。进入近代以来,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人民将文化启蒙与救亡图存结合,使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不仅鼓舞了中华儿女抗战士气,更塑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以王进喜、孟泰为代表的大批模范英雄集体和个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推动力,也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素材。综上所述,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主角,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让中华文化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繁荣昌盛。(9分)【示例二】论题:多元象征符号丰富中华文化内涵。龙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龙是皇权的典型象征符号,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也在政治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民间,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舞龙、赛龙舟等活动深受民众喜爱。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封建时代的皇权象征,再到民间的符号意象,龙的文化得到了传承,将龙所代表的团结、奋进等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瓷器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之一,其制作工艺精湛,图案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精湛的手工业技术。两汉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瓷器不断外传,也带动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象征符号使中华文化得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传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示例三】论题:近现代红色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是近现代特殊时代背景下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升华,是对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真实记录。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弘扬了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3的观念。同时,红色文艺作品也赋予了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如《白毛女》《红岩》等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也展示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风貌,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也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其他参考论题:大运河: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通道;独特地理条件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开拓创新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等。4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