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5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5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79.1 K上传日期:2025-04-05 18:12浏览次数:110 侵权/举报

秘密★启用前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遗存:第一期遗存年代距今5万-3万年,主要为简单的石核-石片石器,伴生大量动物化石。第二期遗存年代距今2.8万-2.4万年,出现以石叶为毛坯的早期细石叶技术产品,工具类型以雕刻器为主,还发现了目前中国北方年代最早的局部磨光石器和压制剥片技术产品。第三期遗存年代距今1.7万-1.5万年,主要为楔型细石核等细石叶技术产品,工具类型以雕刻器、端刮器为主。该文化遗存可用于研究A.古人类迁徙与原始农业起源B.古人类演化与私有观念的产生C.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的演变D.石器技术发展与文化序列构建2.《周礼》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比、联等都是在血缘性聚落或居住区内编排的地域性组织。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A.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B.注重权力和秩序的维护C渗透了儒家思想的教化D.确保了社会的安定团结3.前秦政治家王猛确立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打破胡汉分治,促使胡汉一体。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学习与吸收汉族优秀文化知识,树立新的大一统思想,消除心理偏见与隔阂。这从侧面反映出前秦A.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B.南北对峙的局面缓和C.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D.对外交往的范围有限4.唐律宣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在“十恶”罪中,关乎孝道的有罪逆、不孝、不睦;在刑罚制度中,大力贯彻矜恤老幼原则;在民事家庭制度中,极力强化父权,并以无子、不顺公婆作为丈夫休妻的法定理由,由此可以看出A.唐以严苛的刑法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B.《唐律疏议》蕴含一定的理性化色彩C.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D.《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5.下表为北宋与南宋时期商税额对比表,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杭州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临安府商税额比较(单位:贯)税务熙宁十年咸淳年间增长率在城82173都税务15531389.00%浙江场2644781810209.34%龙山场2993369691135.18%江涨桥镇2806450181504.35%北郭镇8139510089023.95%总额195814减收后共收420000114.49%资料来源:熙宁十年数据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一六》税收二。咸淳年间数据据《咸淳临安志》卷五九《志四十四·贡赋》。A.民众的赋税在不断增加B政府不断强化经济调控C.商税是税收的主要来源D.南方商品经济不断发展6.乾隆朝后期至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下田庐皆受其害。嗣后,政府明令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教化管理乡民并“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上述史实反映了乾嘉时朝A.基层管理与国家治理结合B.政府注重基层民众的教化C.借宗法纽带加强中央集权D.乡民自治以规范社会秩序7.下图为创刊于1909年的《图画日报》漫画“女界的过去现在将来”。该漫画A说明了女性地位的完全自立B适应了新文化运动发展需要C.体现了时代变迁和进步意识D.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艰难曲折8.下表是史学界关于中国对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探讨的历史过程,据表可知时期代表人物和作品19世纪中期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姚莹、梁廷枏等先进知识分子,编撰完成《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康辎纪行》《海国四说》等作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灭亡战史》《亚细亚西部衰亡史卷》《西力东侵史》《俄国蚕食亚洲史略》《世界殖民史》《法兰西苹命史》《美国独立史》《美国立国原理》更多试题与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20世纪20年代张仲和的《西史纲要》以“纯用提纲挈领之法······养成读者对于学科之系统观念”;王纯一的《西洋史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撰写20世纪30-40年代剪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分析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交互作用;周谷城《世界通史》特别着重世界各地的相互关联A.史学研究顺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史学研究满足了国人了解世界的需要C.史学研究重点批判列强侵华谬论D.中国视角下的世界认识水平日益提高9.1912年1月,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1923年,孙中山指出要“恢复我国家以前之一切丧失土地和主权”,提出“谋世界民族之平等”“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孙中山外交主张的转变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革命诉求B.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C.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0.1937年10月,毛泽东给刚开赴华北前线的朱德、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一万支,主要方法靠自己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每个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这反映出当时A.大生产运动取得良好效果B.中国共产党很重视军工生产C.根据地出现严重经济困难D.华北事变导致民族危机加深11.1954年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时与刘少奇提及希望中国加入“经互会”。毛泽东得知后,表示“如果稀里糊涂挂上钩,将来的麻烦会不堪设想”。之后,毛泽东也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了不加入“经互会”。毛泽东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社会主义经济探索的需要B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C.不愿卷入美苏争霸的漩涡D.谋求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12.公元前6世纪以来,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和罗马帝国都将北非的埃及征服,使其与欧洲、亚洲的交流频繁。而埃及却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相互影响较少。这说明古代世界A.地理环境决定着地区文化交流B.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较低C.帝国推动了各大洲间联系加强D.亚非欧三大洲的交往频繁13.公元10世纪,奥托大帝建立了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在此期间他主张普及拉丁文,用拉丁文整理古籍。12世纪,欧洲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蓬勃发展,被称之为“12世纪的复兴”。这说明当时欧洲A.近代民族国家逐步形成B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丧失C.人文主义精神开始觉醒D.封建制度不断地发展成熟14.有学者提出,“工业革命”如果不是英国发生的话,也可能在荷兰发生,也可能在比利时发生。但是英国比起西欧大陆有一个优越条件,就是他的政治环境。材料意在说明英国A.发生工业革命是偶然的B.政治优势利于技术积累C.工业革命条件优于他国D.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5.1944年,伊朗与美国进行一项谈判,打算将其北部的特许经营权授给一个美国石油财团,伊朗人民党对此进行了抵制,苏联则承诺会保护示威者。对此英国视苏联为直接威胁,认为美国是合作性竞争关系。这表明A.英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下降B.美苏争霸中苏联获得优势C.美国放弃了在中东的竞争D.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破裂16.1983年,埃塞俄比亚爆发了严重饥荒。1984年BBC新闻组在报道中将其描述为“地球上最接近地狱的事情”。受此新闻触动的爱尔兰歌手鲍勃.盖尔多夫决心要发动音乐的力量,于1985年筹备了以“拯救生命”为主题的摇滚音乐演唱会,为其筹集资金达1.27亿美元。这从侧面反映出A.音乐是国际救济的重要途径B.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困难重重C.新闻报道影响公众救援行为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材料二:《明史·礼志一》:“洪武二年,礼官进呈《大明礼制》,太祖御览之,大加称善。自是朝会、祭祀、宴飨、冠婚、丧葬,悉遵古制。”材料三:《清史稿·礼志一》:“乾隆初,定朝会、祭祀、宴飨、冠婚、丧葬之礼,参用古制,而一准于礼经。至嘉庆、道光间,礼制日繁,而其大纲无改。”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的主旨意思并说明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简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干部标准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度重视骨干队伍的建设。1938年10月,在《论新阶段》报告中,毛泽东阐述干部标准时首次使用了“才德兼备”的表述,指出“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毛泽东在1957年10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干部“又红又专”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更好的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干部“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8年7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摘自孙进宝王士龙《中国共产党干部标准的历史演进和经验启示》(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干部标准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选用标准变化的积极作用。(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6世纪,欧洲大陆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法国新教胡格诺派就诞生于此时。胡格诺派信仰加尔文主义,与法国传统的天主教不容。宗教内战期间,法兰西国王权力羸弱,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统一,王室常常不得不左右安抚、摇摆反复,甚至出尔反尔。1572年8月24日圣巴托罗谬节之夜,巴黎的天主教徒有计划或自发地对城内新教徒展开血腥屠杀,并逐渐蔓延至法国其他城市。大屠杀中的大规模动乱与之后出现的公共秩序严重混乱令人们意识到一个强有力的王权存在的必要。-选编自阿莱特.茹阿纳《圣巴托罗谬大屠杀:一桩国家罪行的谜团》材料二: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目睹了圣巴托罗谬大屠杀的惨状。他审时度势,提出国家要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主权的具体表现就是君主政体。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力,······主权性权威和绝对权力的精义就是不经臣民的同意可以颁行对全体臣民都适用的法律。······一个主权的君主必须将法律掌控于手中,并根据情势变更来改变和修正它们。-选编自让·博丹《主权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法国王权加强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让·博丹主权论的认识。(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至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