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5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5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docx页数:9页大小:253.4 K上传日期:2025-04-22 17:05浏览次数:376 侵权/举报

湛江市2025年普通高考测试(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1所示为龙山时代湖北石家河文化与河南王湾三期文化出土的三组器物,其中①组为石家河文化独有,③组为王湾三期文化独有,②组为二者均有但数量较少。由此可推知,该时期A.南北方文化的发展趋同B.长江流域发展日益加速C.北方文化发展水平领先D.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2.秦汉诸长官之下多设“丞”辅佐,西汉的“丞”只分管长官下属的某一领域具体事务并附从长官;自东汉起,“丞”的职能逐渐与长官重合,居首丞佐“总署曹事”并牵制长官,故又称“副贰”。这一变化A.反映出君权不断加强B.标志着官僚政治成熟C.有利于官员素质提高D.推动了士族门阀形成3.北魏拓跋氏在部落时期有兄终弟及的传统,但当献文帝欲放弃幼子(孝文帝)而禅位于叔父时,却遭到宗室的激烈反对,宗室认为“父子相传,其来久矣”“皇储正统,圣德夙章······愿深思慎之”。据此可知,北魏政权A.完成了封建化B.具有汉化改革的基础C.摒弃了旧习俗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4.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派遣大量朝官赴江南各道任节度使或观察使,并频繁更替这些藩帅。以李德裕为首的节度使针对当时江南地区众多百姓借出家入佛来“隐丁匿口”的现象,大力打击寺庙势力。这些举措A.加剧了藩镇割据的局面B.表明经济重心完全南移C.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D.维系了国家机器的运转5.“胡同”一词本为蒙古语“井(qudu)”的音写,因元大都坊巷多有水井,被汉语借用于指代坊巷,并随着关汉卿在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使用而在民间广泛传播。这体现了A.基层治理因俗而治B.戏曲艺术走向世俗化C.民族文化交融创新D.市镇功能日趋专业化6.浙东平原自古依山临湖以灌溉农田,形成调节蓄泄的水利系统,至明代湖中淤泥日渐增厚,“民遂因以为田,自是争讼日繁”。后来明代政府对这些私垦湖田征收“籽粒银”充实府库,以罚代管,使告发的人感到疲倦而占有的人更加肆无忌惮。由此可推知,明代A.人地矛盾不断加剧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下降C.农民人身束缚减弱D.政府忽视水利设施建设7.1870年,清政府设北洋大臣,以中外交往为出发点,总揽“外洋”有关事业,举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商贸、文教、宗教等均有涉猎,“北洋”逐渐变成了流行的冠名词,一时为新式“洋范”之征。这一现象反映了A.列强侵略冲击传统华夷秩序B.边疆危机促进海防意识觉醒C.农民运动导致权力结构变化D.洋务新政推动思想观念变迁8.20世纪初,《民国日报》发表漫画《水中捞月》(如图2),画面上方的悬崖处有“筹备处”字样,一个穿军装的人被悬吊在崖间,努力伸长着手臂,下方水中的月影里则写着“帝制”。此漫画作者旨在图2《水中捞月》A.宣传民主革命势在必行B.鼓舞无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揭露北洋政府倒行逆施D.批判西方列强试图瓜分中国9.在陕甘宁边区,涌现出一批妇女运动楷模:马杏儿、李凤莲等被表彰为农业劳动英雄、工业劳动英雄,17名妇女干部当选为边区参议员,2172名妇女当选为县、乡参议员,70%的边区妇女加入了妇女救国会。这A.体现了中国妇女的彻底解放B.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D.壮大了民族救亡运动的力量10.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对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发展、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商人团体史、市场史、消费史等新兴领域被开辟,商会史更在新世纪成为显学。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A.影响了社会风气B.顺应了时代发展C.催生了市场经济D.拓展了开放领域11.公元前3世纪早期,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者积极兴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该馆广泛搜集各地书籍,大量希腊和东方文明的各类著作得到整理、翻译和研究,亚历山大里亚因此成为继雅典之后的希腊文化中心和环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之都。据此可知,该馆的兴建A.保存了古代东亚文献古籍B.宣扬了马其顿帝国的文化优势C.助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D.满足了埃及对异域文化的好奇12.据中世纪英格兰林恩市档案记载,1292-1489年林恩市共接纳1678人为市民,除去38人情形不详之外,其他市民的准入资格情况均有明确记载,分别为通过购买(1077人)、获得学徒身份(497人)以及继承、获得赠予(66人)。这些市民资格的获取途径反映出当时A.封建等级制度彻底瓦解B.商品经济促进社会流动C.宗教改革推动思想解放D.行会垄断阻碍城市发展13.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颁布法令,将经过科学家准确测算的新度量衡命名为“共和度量制度”。然而新度量衡的推广进程曲折,拿破仑时期,旧制度时期的长度体系一度全面恢复。直到19世纪末,新度量衡才通过基础教育的普及等渠道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体现了法国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科学理性观念深入民心C.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D.共和制度缺乏群众基础14.1834年,英国议会颁布《济贫法修正案》,该修正案改变了过去对于贫民的无条件救济,规定只有那些愿意进入济贫院、接受集中管理和强制劳动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救济,并且济贫院的生活条件被刻意降至低于一般最低生活水平。英国社会济贫的变化A.顺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建设C.凸显了君主立宪政体的优越D.根植于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5.表1所示为1831年-1860年巴西的出口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表1年份总计咖啡糖可可粉巴拉圭茶烟草棉花橡胶皮革与兽皮1831-184089.8%43.8%24.0%0.6%0.5%1.9%10.8%0.3%7.9%1841-185088.2%41.4%26.7%1.0%0.9%1.8%7.5%0.4%8.5%1851-186090.9%48.8%21.2%1.0%1.6%2.6%6.2%2.3%7.2%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巴西A.工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B.高度依赖初级产品生产C.农产品经济附加值较低D.种植园经济占主导地位16.20世纪80年代,针对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法国与联邦德国进行秘密磋商,认为“欧洲必须团结在一项伟大工程的周围”。1985年,欧共体12国与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等国外长在巴黎举行会议,宣布了巨额投资的“尤里卡”(欧洲研究协调机构的英文缩写)计划。这表明A.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B.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C.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D.两极冷战格局已瓦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以来,确立皇权正统性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是德运(建立在五行学说基础上),二是符谶,三是封禅,四是传国玺。北宋中期,欧阳修等文人则强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朱熹认为“圣宋龙兴,德配天地。尊道以儒,出治以仁”,将宋朝立国的合法性建立在“德”“理”之上,而不言五行之运。此外,欧阳修等人“取九经之疏,删去谶纬之文,使学者不为怪异之言惑乱”,批评封禅“用方士之说虚引黄帝而推于神仙变诈是以淫祀渎天”,传国玺更是使“乱臣贼子,释然得行其志”。这些观点从宋晚期至明清时期逐渐被统治者接受。-摘编自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材料二清代统治者在继承宋明正统观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强调“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今而六合成大一统之天下,东西南朔,声教所被,莫不尊亲”。为此,雍正等极力赞颂本朝“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的功绩,还批评本朝撰史者对胡虏夷狄的避讳,提出“中外者,地所划之境也”,“满汉名色,犹直省之各有籍贯,并非中外之分别也”。-摘编自杨念群《“大一统”观的演化过程及其现代性意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人正统观的变化,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简析清代统治者对正统观进行改造的意义。(6分)18.(14分)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社会保障工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中国苏维埃政权以彻底的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为目的,制定劳动法,宣布八小时工作制,规定最低限度的工资标准,创立社会保险制度与国家的失业津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按照“劳资两利”的原则开展了对工人的社会保障与劳动保护,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废止过去苏维埃时代的劳动保护法。取消对资本家、富农经营生产事业的各种限制”。194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颁布《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从铁路、邮电、矿山、军工、纺织等七大行业开始,劳动保险制度逐步在解放区推行。-摘编自席恒、余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材料二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实施范围为铁路、邮电、航运以及有职工一百人以上的工厂、矿场。1953年,党和政府对《条例》进行修订,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工、矿、交通事业的基本建设单位和国营建筑公司,提高了部分职工的劳动保险待遇,并将实施办法由“重点试行”改为“逐步推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条例》逐渐被《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专项化、多元化的法律法规所取代,2024年5月1日,实施了73年的《条例》最终废止。-摘编自齐鹏飞、李岩岩《新中国劳动保险制度的初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中心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党和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修订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19.(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上海有“不夜城”之称,始自租界。早在1872年7月,《申报》有《洋场竹枝词》咏道:“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1909年,上海绅商学界诸人倡议华界振兴夜市,称“上海互市以来······租界日盛,内地日衰,利权外溢,彼盈我绌······目前新门已辟,道路已治,车轴已通,各街电灯已设,藉此于城内准开夜市,以冀挽利权于万一”。然而清末政局风云变么华界夜市未见实施。民国初年,呼声再起,1916年上海老城厢小东门各商号经商议,开始夜市营业,淞沪警察厅派警员维持夜市安全。但自1937年8月上海宣布戒严令后,“夜市几乎被全盘破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原本热闹喧嚣的夜市告终。-摘编自彭晓亮《你是一个不夜城:近代上海夜市回眸》x二在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中,黑夜代表了恶的一面,夜幕降临,各地都实行宵禁。17世纪,欧洲上层率先开启夜生活的风气,表现为宫廷内的化装舞会、芭蕾舞和戏剧演出。到了18世纪,夜生活开始成为时尚,伦敦、巴黎的酒馆、咖啡馆、俱乐部等场所延长营业时间,成为市民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场所。19世纪末,夜生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在欧洲社会流行起来,英国的剧院、音乐厅的数量激增,首都伦敦形成斯特兰德广场等夜生活中心;拱廊成为当时巴黎夜生活最富有情调的地方,吸引市民大众去那里逛街、购物。煤气照明和焦炭公司建立起来,开始投资煤气生产和销售。现代照明工具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街头和工厂生产中,夜间劳动成为生产劳动的常态,通过三班或多班工作制,夜以继日地工作得以制度化。-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1)根据材料一,简析影响近代上海夜市发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