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进程和《临时约法》难点:辛亥革命的双重影响一、辛亥革命(1911年)的背景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3、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7、军事基础:同盟会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8、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产生(1)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创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2、内涵三民主义的内涵内容同盟会纲领思想内涵地位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平分土地)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补充发展3、评价:(1)积极性: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2)局限性:④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⑤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高潮: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政体:责任内阁制(2)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责任内阁制(3)目的:限制袁世凯专权(4)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五、结果: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1912.2.12)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主要依据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意义:(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文化: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3)历史局限(失败)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重点: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一方面导致社会动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1、政治:专制独裁,军阀混战和割据,分崩离析2、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3、文化:新文化、新风尚、新国民二、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1912-1928)1、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1)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对内:专制独裁并复辟帝制①1913年解散国民党;②1914年5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③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④1915年10月加冕称帝对外:签订不平等“中日民四条约”条约主要内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军阀派系及其控制地区:直系、皖系、奉系(2)府院之争和反张勋复辟府院之争的实质:英美(扶植直系)和日本(扶植皖系)在华利益之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张勋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3)护法运动(4)中国参加“一战”①原因: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②概况:中国向德、奥宣战;收回汉口、天津的租界;十几万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分别是什么?1、原因:(1)内因①政治: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鼓励兴办实业。(最主要的内因)②政府: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热情;③群众: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客观原因)2、表现:见116页《学思之窗》尤以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3、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思想、文化1、社会生活的新气象:遗风移俗(剪发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老爷”“大人”等称呼)2、新文化运动:(1)兴起的背景①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②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根本原因)(2)概况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②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③核心内容:民主、科学④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3)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最大的影响)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局限:①.没有同工农群众相结合;②.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肯定的偏向。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2023-11-10 23:46
6页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2023-11-10 23:46
13页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2023-11-10 23:46
5页 -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2023-11-10 23:46
6页 -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2023-11-10 23:46
9页 -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适用】
2023-11-10 23:46
7页 -
19小学英语语法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2023-11-11 14:29
17页 -
21小学英语语法现在完成时
2023-11-11 14:29
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