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解析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详解(选择性必修3文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解析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详解(选择性必修3文
格式:docx页数:21页大小:83.6 K上传日期:2023-11-10 23:48浏览次数:143 侵权/举报

中华文化世界意义1.(2020.1·浙江高考·8)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答案】B【解析】材料“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体现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影响洋务派,是其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选B项;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迈出变法第一步,排除A项;洋务派仍然停留在器物变革层面,排除C项;材料强调魏源师夷长技思想对洋务派的影响,而非洋务派“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影响,排除D项。2.(2019.4·浙江高考·8)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番客篇》 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编纂的《华事夷言》主要记载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D项符合题意。《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项排除。《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B项排除。《番客篇》叙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势衰微,疾呼保护华侨权益,维护民族尊严,C项排除。3.(2019·江苏高考·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根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学校的校歌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使用西方外来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D项;全面复兴旧学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复兴旧学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故排除A项;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排除B项;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故排除C项。3.(2019·海南高考·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答案】B【解析】材料“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说明他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故选B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是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项;材料是学习技术不是政体,排除C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与洋务派一脉相承,排除D项。4.(2018.11·浙江高考·10)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答案】D【解析】图片为《海国图志》,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突出代表,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理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了抵御外辱,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的理念,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潮流,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没有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2018·天津高考·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6.(2018·全国Ⅲ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7.(2016·北京高考·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中“普遍接受”绝对化,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传教士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中介;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8.(2016·江苏高考·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解析】在1897年之前,中国有《昭文新报》、《申报》,严复没有选择中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不能说明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在1897年之前,中国有《昭文新报》、《申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表明维新派既关注国内大事,也关注国外大事,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提及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没有提及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到稿件的来源来看,是在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9.(2015·海南高考·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A项中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是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代表,不属于洋务派,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10.(2015·山东高考·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同时注意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B项被排除;C、D两项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洋务运动的内容不符。11.(2015·江苏高考·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料中“西方不仅学习机械一门,还学习政治、法律”“言论遭到谩骂”说明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违背当时洋务运动倡导器物思想,故C项正确;“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12.(2015·海南高考·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离经叛道”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在中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教授被指责“有离经叛道之鼓吹”是因为他反对儒家伦理道德,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结合时间,参议院议员属于当时的北洋军阀政策,议会指责教授是为当时政治专制辩护,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BD两项分别是政治和经济,不符合材料;提倡科学,学习西方科技是自林则徐、魏源以来就大力提倡的,在当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不属于“离经叛道”,C项错误。13.(2013·海南高考·12)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祖宗之法不足守C.变者天下之公理D.托古改制【答案】D【解析】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魏源强调圣王复作,也不舍明代税制,而回到唐代税制,强调历史发展的进步,不学习古人,四个选项都强调变法,但A、B都强调变法和材料意思一致;D强调借助古人来进行变法,与题干材料思想差异最大,故选D。14.(2014·北京卷)《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 【解析】本题以《海国图志》的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理解“论从史出”等史学研究方法的能力。该书出现了西方的一些政治词汇,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据此可以断定该书对西方政治制度有所涉及,B项正确,但无法得出A、C两项的结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项错误。故选B项。15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