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23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史前文化具有土著性特点,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而河姆渡文化以稻为主要栽培作物,养蚕缫丝技术较为先进。这主要是由于A.生活饮食习惯的迥异B.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同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D.历史发展程度的区别2.西汉自元帝以后最高统治权力经常被控制于宦官和外戚手中。而伴随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集中,其结果是大地主必然要求政治上分割皇权。而外戚和宦官正是这部分要求分割皇权势力的政治代表。据此可知,西汉皇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软弱无能B.多种势力争夺所致C.宦官外戚专权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3.科举制从隋朝创立,直至1905年废除,这期间统治者都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这反映A.学优则仕的儒家文化利于巩固统治B.儒学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C.科举制的不断发展助推社会公平化D.科举制的推行使统治基础不断扩大4.元朝时期,蒙古人取名时,采用了汉人的字、号,道德观念上接受了汉人的习俗;汉人也接受蒙古文化影响,学习掌握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蒙古名字。这反映出A.蒙古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政府接受汉族文化C.汉人完全接受元朝统治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5.王安石在鄞县的调查,有百亩之田的农户日子仍然艰辛;清初尚未做官的唐甄自述有田四十亩,租佃经营,生活仍然拮据。对这些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地主剥削严酷B.国家赋税沉重C.农耕技术落后D.土地产量较低6.慈禧曾支持洋务运动,但在预备立宪阶段面对政治变革时,却左右摇摆,采取拖延战术,导致新政以失败而告终。慈禧的态度主要是基于A.时局不断变化B.西方国家态度C.维护封建统治D.个人利益喜好7.表1是小唐同学在研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时,搜集的相关材料表1被康有为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引进进化论学说,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此后成为中学生的读物。胡适有两名同学,一名叫孙竞存,一名叫杨天择。据表1可知A.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B.近代中国民族意识逐渐觉醒高三历史答案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严复观点利于民族工业发展D.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8.黄埔学生军参加了棉湖之战并取得胜利,廖仲恺在召集学生军全体官兵大会上讲到:“我们的革命军不过接受了四个月的训练而能取得此成绩,可与黄花岗烈士媲美”。这体现出黄埔军校A.为国民革命胜利奠基B.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C.使国民革命潜伏危机D.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9.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C.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10.图1、图2所体现的事件说明A.美苏争霸决定中国外交政策C.国际环境变化影响中国外交11.B.中国与美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改变图3所述信息中,导致1985--2020年粮食平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城市建设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缺乏高三历史答案第2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生产经营方式未能适应社会发展12.《论古希腊的自耕农》一文中讲到:在商品经济的比重和广度方面,希腊某些城邦的自耕农经济可能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于是在自耕农的“乡巴佬作风”中流露出重农和爱财的双重意识。由此可知A.古希腊农业和商品经济同等重要B.经济发展程度影响民众意识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民主意识提高D.古希腊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13.加尔文派的《比利时信条》宣称,自然界是“在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在其中的一切受造之物,不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这种观念被英国皇家学院追捧和采纳。这说明A.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进步B.宗教改革揭开了科学革命序幕C.英国重视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D.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14.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曾说:当年“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苏联探寻‘计划’的秘密”。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过渡到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这反映出A.经济危机促使西方国家放弃自由贸易政策B.对苏联模式借鉴有利于西方经济政策调整C.苏联计划模式与西方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D.西方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15.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一次核危机事件,最终苏联接受肯尼迪要求,撤走了导弹。这一结局A.使苏联放弃了与美国争霸政策B.导致当时国际关系日趋紧张C.利于国际关系缓和与世界和平D.促使古巴脱离社会主义阵营16.不结盟运动高度重视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评估工作,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们一再表达自己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方案。这主要是由于A.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经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D.冷战政策制约了其发展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第17、18、19、20题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狭义上的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在西周时期黄土高原东南部的平原、山地、丘陵、塬地上的森林和草原生长繁茂,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5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被广泛使用,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平原、汾河中下游平原植被大量开垦成耕地,河谷平原地区的森林、草原植被逐步为耕地替代。从秦汉开始,黄土高原农业不断向北部和西部推进,原有的林地和草地相继变为农田。到南北朝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约为40%左右。至唐宋时期,森林覆盖率下降至33%左右。至明清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林草植被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森林覆盖率下降至约15%。高三历史答案第3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摘编自陈怡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沧桑巨变七十年》(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古代造成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因素,并阐述理由。(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81年,张之洞授山西巡抚,整顿吏治、严禁鸦片,使山西民风大有好转。他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张之洞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他起用前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等,大败法军,为战事的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891-1895年署督两江时,仿德国营制,筹练江南自强军,后来又以此为基础在湖北编练新军。张之洞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先后在鄂、苏两地设武备、农工商、方言、铁路、师范、普通教育等类新式学堂,并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在湖广、两江总督任上,张之洞起先以支持维新活动的面目出现,但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即登报声明自除上海强学会会长之名,并对《时务报》的进步言论大加干涉,严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的官员。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张之洞主张“安内乃可攘外”,多次上书清廷,要求对义和团严加镇压。1905年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张之洞因破坏革命组织,镇压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受到社会各方面舆论的强烈谴责。——摘编自胡晓曼马道宗《中国名人大传:张之洞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评价张之洞。(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在佛兰德,13世纪时乡村工业就已成为城市行会手工业的重要竞争对象。15世纪时,英国东南部、德国南部、法国北部、阿拉贡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乡村工业的兴起。15世纪中后期,一些地方的乡村工业已较为普遍,并形成一些中心。从15世纪起,从东欧流入西欧的大宗商品(谷物、木材,后来还有羊毛)不断增多……而从西欧流入东欧的纺织品(包括奢侈品和中档织物)、盐、酒、丝绸等也日益增多。14、15世纪里,西欧经济发展重心开始西倾,商业网也出现西移迹象,里斯本、塞维里亚、伦敦、巴黎、布鲁日、安特卫普迅速发展。以前,我们习惯上把中世纪看成黑暗的中世纪。实际上,由于经济、政治生活都具有竞争性,西欧中世纪的技术的应用与传播速度相比较而言是很快的。特别是中世纪后期,这方面的进展相当明显。——摘编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新论)材料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一种组织创造和制度创新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是在经济领域进行,但它对其他领域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区域经济组织内部,大家遵循共同制定的制度,就经济领域的问题进行讨论协商,甚至可以超出经济范围,就相互之间的一些政治外交领域的敏感问题展开讨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摘编自刘家骥《世界经济区域化浪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古晚期经济发展的趋势。(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积极影响。(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高三历史答案第4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高三历史答案第5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2023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A4.D5.B6.C7.B8.D9.B10.C11.D12.B13.A14.B15.C16.A二、非选择题17.(1)铁器工具的发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区域的不断拓展(农耕文明的拓展);人口规模逐渐扩大(人口数量逐渐增加)。(2)因素一:都城修建。理由:古代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修建时需要大量的木材,而陕西地区是中国古代前期朝代都城所在地,因新建或因战火毁坏而重新修建,但古代交通相对不便而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导致大量木材被砍伐,森林覆盖率下降。因素二:民族冲突。理由:这一地区曾建立众多少数民族政权,政权之间的对立和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军事和生活所需导致木材、粮食需求量大,毁林、造田等因素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因素三:政府政策。理由:政府为巩固统治,重视农业发展,实行屯田等政策,鼓励军队或民众毁林造田,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其他因素,理由阐述合理即可给分。18.(略)19.(1)乡村工业兴起,并形成一些生产中心;西欧的生产区域化程度不断加强;西欧经济发展重心和商业网西移,兴起一批工商业城市;技术的应用与传播速度加快;近代化的曙光初现。(2)经济区域集团的形成,为各国进行平等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减少和解决成员国逐渐的矛盾和摩擦;有利于地区和国际形势的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国家资本、技术、商品和人才的流向产生重大影响(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示例一:图4、图6: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日本遭受沉重打击,民众生活困苦,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发动侵略战争。日本侵略威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美国逐渐采取遏制日本的政策,美日矛盾日益激化,为争取战争主动权,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分)示例二:图4、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演练数学试题及答案(1)
2023-11-23 09:40
4页 -
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二模2023高三二模文综答案
2023-11-23 09:40
5页 -
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二模数学答案
2023-11-23 09:40
5页 -
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二模语文答案
2023-11-23 09:40
2页 -
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二模英语答案
2023-11-23 09:40
3页 -
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二模理科综合答案
2023-11-23 09:40
5页 -
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二模数学试题
2023-11-23 09:40
5页 -
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二模2023高三二模文综试卷
2023-11-23 09:40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