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docx页数:18页大小:498 K上传日期:2023-11-15 22:30浏览次数:203 侵权/举报

开远市第一中学2024届开学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是先秦时期关于龙凤玉器的出土文物,据此可知()A.先秦龙凤形象大体一致 B.玉器加工技术有所退步C.玉石文化具有承袭特征 D.玉饰品越发注重实用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中不同时期雕琢的龙凤玉石的造型具有相似的特征,即首尾呼应,盘成圆形。因此,先秦时期,我国的玉石文化具有承袭的特征,C项正确;龙和凤是两种不同的祥瑞物,各有造型,另外玉石的造型不能完全等于龙和凤的形象,排除A项;战国玉龙表面上的加工工艺虽然不如前者,但不能因个例就断定玉器加工技术退步了,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它们有何功用,脱离文字说明而只从图片观察,不能得出其注重实用性,排除D项。故选C项。2.汉代察举制设有专门选拔具有各种特殊人才的“异科”,既包括“勇猛知兵法有道术”,也包括“明经典、法律、法规和懂民政、善理财、长治水”等,如:何并、尹赏等就曾以善于治理民政而被察举为县令。由此可知,设立“异科”()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B.为门阀政治形成创造了条件C.旨在践行儒家“学而优则仕” D.完善了察举选拔人才的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察举制下设的“异科”能够为国家选拔特殊类型的人才,人才类型丰富多样自然会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A项正确;门阀政治是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人才的方式,“学而优则仕”是儒家知识分子对学习目标的追求,材料信息均不体现,排除B、C项;“异科”拓展了察举制考察的内容,但与完善察举制的选拔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唐代前期,租庸调制的主要纳税对象是农民,中后期的两税法不仅把几乎全国人户作为纳税对象,且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据此可知,两税法()A.减轻了农民纳税负担 B.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C.抑制了土地兼并速度 D.以人丁为主进行征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将以前不纳税的贵族、官僚也纳入了征税对象,这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B项正确;扩大征税对象不等于减少了农民的税额,排除A项;两税法的实行加剧了土地兼并,排除C项;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作为征税标准,排除D项。故选B项。4.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 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救火”是紧急事件,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代军事权力的分化,附近军队要等皇帝的诏旨才能去救火,说明宋代国家治理效能低下,A项正确;材料虽反映了宋代权力制约情况,但无法说明严密规范,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官员在处理紧急事件上的墨守陈规,而不是皇权专制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与内部动乱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榷场是宋代在边境地区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场所。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有辽国商人到未设榷场的瀛州进行贩易,被当地百姓发觉,因此被勒索了大量钱财后方得免除报官。这反映出,宋代()A.边境贸易管理严格 B.百姓排斥榷场贸易C.商业税收受到重视 D.边境走私得到遏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辽国商人宁愿被勒索大量钱财,也不愿被报官,说明宋政府对在非榷场的走私贩易处罚更重,反映了宋代对边境贸易管理严格,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百姓对榷场贸易的规定熟知,而非排斥榷场贸易,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说明是政府重视榷场商业税收,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是边境走私贸易被发现,说明当时边境走私贸易并没有得到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6.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实行有条件“开禁”。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手工业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流入使“一条鞭法”很快从福建等地推广至全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据此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引发了明代货币革命 B.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 D.标志中国已卷入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又根据材料中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流入使‘一条鞭法’很快从福建等地推广至全国”信息可以得出,白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主要法定货币,引发了明代货币革命,A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之后,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比较近的社会转型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后,明朝属于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的早期,排除C项;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7.清乾隆年间朝廷编撰《皇朝通志》,其中地理志突破了以往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B.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C.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的统一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清代地理志编撰“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可知,政府此举目的在于消弭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差别,即加强国家认同,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奠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行政制度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与边疆开发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一般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纲外交机构的长官。因此,奕䜣等洋务派首领把持的总理衙门职权不断扩大,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部“洋务”。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A.建立近代外交 B.应对内外压力C.适应列强需要 D.推行洋务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为了应对内外压力,清廷尽量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纲外交机构的长官,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部“洋务”,B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排除A项;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不是适应列强的需要,排除C项;D项不是目的,推行洋务运动也是为了应对内外压力,排除D项。故选B项。9.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各省督抚在草定《东南保护约款》时提出: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外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洋人不可到内地未经设防之地等,作为参与互保省份督抚“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的条件。这说明,“东南互保”()A.旨在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 B.具有限制列强侵略的作用C.配合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D.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未经设防之地”可知,东南各省督抚提出的草定约款,具有限制、约束外国兵轮、水手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在北方,东南互保不可能形成联合镇压,排除A项;当时清政府对列强是宜战的状态,东南互保明显违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督抚权力膨胀,排除D项。故选B项。10.上海《时事新报》报道,(1919年)6月5日,上海不到一个上午“华租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耳”,各华商店门口皆贴“罢市请命”“商学一致”“罢市救国”等标语。这说明()A.国人民族意识空前提高 B.商人成为反帝斗争主力C.上海成为反帝斗争重心 D.媒体宣传促进商学联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学一致......罢市救国”可知,上海商人罢市是为了与反帝斗争学生保持一致,共同实现反帝救国的目标,这是民族意识提高的反映,A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反帝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且材料也不能说明商人是主力,排除B项;虽然6月3日后上海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心,但这是针对工人运动,与商人罢市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媒体对商学联合的报道,而不是媒体促进了商学联合,排除D项。故选A项。11.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举措()A.表明国民革命开始兴起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C.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中共提出集中发展农运的湘鄂赣、豫四省,正是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在此四省发展农民运动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C项正确;国民革命自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已兴起,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会促进农民运动的发展和革命意识的提高,但不能说“提高了革命意识”,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重心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发展农民运动是服务此重心,并非转移革命重心,排除D项。故选C项。12.取消领事裁判权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重点之一。经与英美等国多次谈判,1930年达成取消的初步协议。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才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的桎梏。这一变迁折射出()A.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国内国际政局的变动C.民众主权意识的觉醒 D.国际法得到普遍认可【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不同时间可知,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领事裁判权取消的历程,受到国内从内战到全民族坚持抗战,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等变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的变迁历程无法折射出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民众主权意识的觉醒有助于推动中国收回主权,但无法从材料中折射出来,排除C项;中国与英美等国的谈判无法看出国际法得到普遍认可,排除D项。故选B项。13.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这一改变旨在A.区别对待地主阶级 B.应对国民党“围剿”C.扩大革命群众基础 D.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答案】C【解析】【详解】“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缩小了打击面,确保了农民土地所有权,有利于扩大革命群众基础,C正确;材料中明确打击对象是地主阶级,未区别对待,排除A;国民党“围剿”时间始于1930年,排除B;此时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巩固,排除D。14.1936年,国民政府提出三年工业计划,制定了庞大、完整的工业建设规划,其中包括中央钢铁厂、茶陵铁矿、江西钨铁厂、四川油矿等一大批重工业厂矿企业。这体现出当时政府()A.积极准备对日防御 B.着重点在于改善民生C.调整国家工业结构 D.增强实力以围剿红军【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国民政府制定完整、庞大的工业建设规划,重点建设西南地区的钢铁等重工业,体现出当时政府大力调整国家工业结构,C项正确;仅突出发展一批重工业不足以说明国民政府在积极准备对日的军事防御,排除A项;着重点在于改善民生与大力发展“重工业厂矿企业”不符,排除B项;当时红军的军事与装备远远弱于国民党军队,排除D项。故选C项。 15.电影艺术家赵丹在谈到“双百”方针时曾说道:“艺术,是艺术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希望。”据此,赵丹意在强调A.新中国文艺领域出现“左”倾思想B.“文革”对艺术界的干预过多C.艺术自由需坚持“双百”方针D.新中国文艺发展过程较为曲折【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希望”来看,赵丹认为党对文艺的管理不宜管得太多,管得太具体,而是应当坚持“双百”方针,在艺术领域做到“百花齐放”。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不是“文革”时期,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新中国文艺发展历程,排除D项。【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