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二中2021级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2023.11.18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盘庚》中有“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的记载;武王伐纣檄文《牧誓》中指责纣王信任“多罪逋逃”之人,放任其“俾暴虐于百姓”;《尚书·周书》有“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等记载。这可以说明A.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B.商周统治者敬天保民思想C.早期国家已有民本思想的实践D.施行仁政规范了社会秩序2.明初,田税一律征收粮食,称为本色。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天下郡县税粮均可以布、绢、棉花等实物和银钱代纳,称作折色。折色的推行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加重百姓赋税负担C.推动赋税制度变革D.利于改变经济结构3.董仲舒说:“天地之教,不能张以寒暑成岁,必有春秋冬夏。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可见,董仲舒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治国应该“霸王道杂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治国要顺其自然、与民休息4.下图为河南南阳新野东汉时期墓葬出土的画像砖拓片。该画像砖拓片的内容A.反映了豪强地主的审美追求B.印证了墓葬主人武将的身份C.凸显了时代游戏人生的态度D.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5.全民族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戏剧“每个剧本要以它所触及的那个问题的政策为核心,通过我们的创作,向群众宣传和解释革命的政策”,“要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要求,服从当时当地的政治任务”。由此可见,这些戏剧A.注重传播进步的意识形态B.注重揭发剥削阶级的残酷性C.积极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D.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年)184018601894191319201936全国农村土布产量(百万匹)597.33604.71589.16497.20552.32352.98农村土布用纱总量(万担)751.26760.55740.99582.61594.65443.95土布用机纱量(万担)3.034.28173.54452.51352.63337.13机纱量占用纱总量(%)0.400.5623.4277.6759.3075.94土布用土纱量(万担)748.23756.27567.45130.10242.02106.82土纱量占用纱总量(%)99.6099.4476.5822.3340.7024.06A.列强侵华方式出现重大变化B.中国农村纺织分离现象逐渐凸显C.自然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D.合理的棉纺织业布局已经被构建7.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在翻译“science”时,主要引用儒家经典中的“格致”,少数人借用日语中的“科学”。到了1915年,“格致”在这一翻译中基本消失,“科学”成为定译词。这一变化反映当时中国学术界A.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B.理性认识西方文化C.放弃中体西用的原则D.彻底抛弃儒家经典8.1948年9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工农民主专政”。他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转变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B.纠正了右倾错误的影响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任务完成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9.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各民主党派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阶级联盟。1956年初,中央认定各民主党派“已经基本上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201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指出民主党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种变化的根源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B.中共对民主党派政策与时俱进C.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没有变化D.中国社会政治环境长期稳定10.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表明新时期A.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B.外交方针实行战略性改变C.对前期外交政策进行反思D.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11.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由此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A.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B.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C.人民公社体制已被打破D.农民蕴藏着巨大创造力12.1952年春,全国文联组织作家老舍、巴金、艾芜等人到朝鲜、工厂、农村中去参加实际工作;1955年又有大批作家深入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这些做法A.推动了百花齐放方针深入基层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诉求C.贯彻了文艺工作思想意识方向D.塑造了感人至深的劳动者形象13.下表为1921年—1926年北平诉讼离婚率一览表,对表格理解准确的是年份件数诉讼率(每10万居民诉讼人数)1921385.871922355.511923487.521924548.291925518.0619266310.03A.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B.民国初期法制逐渐完善C.社会风气逐渐自由开放D.女性家庭地位逐步提高14.公元前330年,德摩斯梯尼在《祖国没有忘记,为金冠而辩》的演说中,巧妙地避开了雅典的败绩,历数自己对城邦的功德与贡献,赢得了雅典民众的广泛支持,也排除了政敌埃斯基涅斯的非难,赢得了金冠。由此可推知,当时雅典A.城邦体制危机凸显B.民主原则得以贯彻C.政客左右城邦政局D.民主政治缺乏正义15.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说,“我们所要探究的重大题目就是,维护公益和私人权利免受这种党争的侵害,同时保持民众政府的精神和形式”,如此以来,就能保证“通过这些手段,共和政体的优点得以保留,缺点可以减少或避免”。这反映了美国制宪的本质目的是A.有效维护美国广大民众利益B.极力防止出现个人独裁专制C.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利制衡D.避免过度民主损害合法权益16.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由普选产生,它下设10个委员会。各个委员会主席由公社委员会成员兼任,并吸收5~8名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参加。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是新型的革命政权B.全力改造法国社会C.是各阶级联合政权D.实行议行合一制度17.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下列情况,与沃勒斯坦的话相近的是A.警告各国不要挑战美国的地位B.和平崛起是实现强国最佳途径C.民族主义膨胀加剧了世界动荡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然失败18.19世纪后期,西方某学者指出:应对亚洲文明在艺术和科学的贡献心存感激。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研究”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这可以用来说明A.工业发展推动文化输出B.亚洲古典文明优于欧洲C.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蔽性D.列强助推复兴亚洲文化19.西方补偿主义认为,国家对竞争失利者和优势者进行的补偿与调节必须同步进行。因为无论是成功的群体还是个人,其成功都不仅仅是自身因素,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的作用,也消耗了更多社会资源。为此,英国政府对不同收入阶层实行差别税收。下表为2007年—2009年收入所得税表:(单位:英镑) 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起征税率10%0—22300—23200—2440基本税率20%2231—346000—348000—37400起征税率40%34600以上34800以上37400以上上述理论与实践A.缘于西方社会阶级矛盾激化B.目的在于消除贫富之间差距C.强化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D.可为社会福利制度提供辩护20.1922年10月11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授权国家银行发行切尔文券。切尔文券是通过对工业和商业的短期贷款(由票据和商品作为担保)方式发行的。1924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据此可知,苏俄政府发行切尔文券A.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开始的标志B.为制定粮食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C.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认识D.旨在极力消除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21.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个跳板来减少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区域集团组织A.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B.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的工具C.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会导致世界贸易摩擦加剧22.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个合格的市民。这反映了西欧A.商人地位的迅速提高B.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基督教信仰出现危机D.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23.古代思想家以及大多数人认为,宇宙是由神秘的力量所驱使,人类对这种力量几乎无法理解且无法控制。但是,在17世纪下半期,一种机械的自然观荡涤了神秘主义。自然界被认为像最精致的机械钟一样运转,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类充分理解。这一现象说明A.启蒙思想广泛传播B.工业文明显现曙光C.科学革命解放思想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24.18—19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独立的女性形象,最典型的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这些作品表达了女性追求独立、增强自觉意识的情感。其可用来说明A.女权意识开始觉醒B.现代主义文学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历史试卷第Ⅱ卷本卷共四大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均推崇“勇”德,下表是儒法两家关于“勇”德的论述:内容出处“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要与面临任务知戒备、善谋划并能实现的人共事)《论语·述而》“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荀子集解》“‘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中庸章句》“死而不义,非勇也。”“违强陵弱,非勇也”《春秋》“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商君书锥指》“法之所加,勇者弗敢争”《韩非子集解》材料二西方的“勇”德最早表现于《荷马史诗》,它把尚武勇敢看作是最高美德,战场上越勇,获得的战利品越多,荣誉也就越高,越是受人尊敬。后来,思想家们又不断从哲学层面思考“勇敢”。亚里士多德:“一个勇敢的人,怕他所应该怕的,坚持他所应有的目的,以应有的方式,在应该的时间。一个勇敢的人,要把握有利时机,按照理性的指令而感受,而见子行动”。斯宾诺莎:“勇敢是一个人被激动而作同辈的人所不敢作的危险之事的欲望”。康德:“心灵通过思考而镇静地去承担危险就是勇敢”“轻率的人则是莽撞的,他敢于去冒险是因为他不知道危险”。——摘编自陈娟《论“勇”——基于中西方传统德性教育的比较视角》(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勇”德的内涵。(6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与西方对“勇”德认识的相同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勇”德思想的当代价值。(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英国革命开始一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数学(理)
2023-12-07 22:03
5页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
2023-12-07 22:03
12页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
2023-12-07 22:03
18页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数学(理)答案
2023-12-07 22:03
22页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数学(文)
2023-12-07 22:03
5页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
2023-12-07 22:03
8页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英语
2023-12-07 22:03
13页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
2023-12-07 22:03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