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前注意保密试卷类型:B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历史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代,许多日常冠礼(男子成丁礼)、婚丧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均在宗庙进行,宗庙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C.强化了统治者专制统治D.构建起和谐的祭祀体系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D.开通了丝路贸易3.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A.《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B.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C.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D.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历史试卷B第1页(共7页)4.北宋都城开封处于开阔平原上,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这里经常发生洪水和河道淤塞的问题,北宋统治者曾数次想迁都但最终都未执行。这是由于开封A.毗邻洛阳利于理学传播B.地处平原便于城市规划C.临近运河便于南北沟通D.市坊分开利于商业发展5.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程朱理学的传播B.地域性商帮的形成C.市民阶层的兴起D.活字印刷术的发展6.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7.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映了当时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D.国民革命运动得到民众拥护8.1944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队“对于国民党军队,我军谨守防地,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A.符合民族战争的需要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有助于“双十协定”的实施D.阻止了内战的爆发9.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历史试卷B第2页(共6页)10.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12.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13.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14.1920年,日本国会批准了一项海军扩张计划,即八年内增加八艘战列舰和八艘战列巡洋舰,以它们为主力组成“八八舰队”。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终止了该计划的实施,英美还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接近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但日本强硬坚持,陆奥号最终建成。由材料可知A.日本力图获取德国在山东的特权B.凡尔赛体系是对战败国的掠夺C.华盛顿会议解决了列强间的矛盾D.美英日三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15.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16.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历史试卷B第3页(共6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下表反映了端午节俗的演变:时期地域纪念人物农历五月初五的习俗中原、长江中下源自先秦的夏至节,主要有祭神、采药两汉以前待考证游、吴越等地、挂艾叶、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等活动山西部分地区子推(割股啖君)西汉时,确定了端午仪典,端午成为全苏南、浙北(忠贞贤能)国的重大节日。主要有采兰沐浴、系五两汉绍兴曹娥(孝女)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禳灾祛害、祈祝梧州陈临(勤政爱民)平安等活动许多地区屈原(爱国爱民)南朝南方屈原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端午节俗大体定型,主要有龙舟竞渡、隋唐全国屈原吃粽子、射柳等活动——据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俗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端午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4分)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总有一些国家、民族和地区高擎火炬,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由低向高发展阶梯的前列。一些地区或民族的某种文明发展了、繁荣了,并以波浪式推向周边地区,刺激、影响那里文明化的进程,逐渐形成与其他地区相比独领风骚的局面。20世纪中期以来,有些学者研究认为人类社会从历史上的地中海时代,发展到大西洋时代,现在将进入太平洋时代。——摘编自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围绕材料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历史试卷B第4页(共6页)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北京市第三届(1951—1952年)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构成情况代表类别具体类型人数政府代表军官会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代表17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九三、新民主主义党派代表30青年团机关及部队代表卫戍部队、公安部队、机关工作人员31工会、农协,工商业联合会,学联,妇联、医药卫生;新闻人民团体代表工作者;民主青年联合会;中苏友好协会;保卫世界和平反227美国侵略委员会;供销合作总社;救济总会;体育总会国营工矿企业职70工代表专科以上学校教45职工学生代表区域代表27邀请代表包含少数民族代表11名71——资料来源:依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79—1993)》第143—145页资料整理材料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1954—1959)(单位:%)文教科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民主党与无党派归侨军队其他技人员10.204.6521.046.0236.952.455.796.2015.17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1998—2003)(单位:%)工人农民企业领导基层教授中小作家医生金融军人运动其他家干部干部科研学教艺术业人警察员人员师家士1.011.8820.5441.551.2411.661.711.612.312.590.672.620.4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构成特点及实践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以“人大代表选举的时代性”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8分)历史试卷B第5页(共6页)20.辣椒原产美洲,是一种用地少,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明中后期)进入中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前往美洲时,将辣椒带回西班牙,此后辣椒伴随着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扩张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与曹雨《中国食辣史》材料二以下是两则明清时期记载辣椒的史料明代杭州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是中国最早有关辣椒的文献。贵州地处西南,多山而且耕地稀少,乾隆年间《贵州通志·物产》记载:“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摘编自《燕闲清赏笺》《贵州通志》材料三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是下层庶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比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并形成了一些资本雄厚的餐饮企业。同时,真空包装的辣味食品也在学生中流行,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1)请结合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势力划分等相关史实,依照图3提供的圆点,选择相应地区,填入空格处,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主导的辣椒传入线路。(4分)(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辣椒传入中国后用途的变化,并分析在清代的贵州,辣椒被广泛食用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归纳总结1949年后食辣习俗逐步扩展的背景。(4分)历史试卷B第6页(共6页)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历史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 - 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2024-05-23 00:35
6页 -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三)语文试题
2024-05-23 00:35
10页 -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一)数学答案
2024-05-23 00:35
10页 -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三)语文试题 - 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2024-05-23 00:35
5页 -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三) 历史试题
2024-05-23 00:35
6页 -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
2024-05-23 00:35
10页 -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一)-生物学
2024-05-23 00:35
8页 -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英语试题
2024-05-23 00:35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