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2级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说明:1.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中华民族不是例外。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东西落差如此显著的三级梯阶,南北跨度又达三十个纬度,温度和湿度的差距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给人文发展以严峻的桎梏和丰润的机会。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个自然框架里形成的。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早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中华大地上已陆续发现了人类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列,说明了中国这片大陆应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在活动,并留下了石器。很难想象在这种原始时代,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同一来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长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须各自发展他们的文化以适应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即使以上的论断还不够有说服力,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中华大地上当时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体上总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新石器时代中原两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这个在生态条件上基本一致的地区的考古发现,已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文明曙光时期,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之间的三千年中还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区,分别创造他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也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个性。例如,在黄河中游兴起的仰韶文化,曾一度向西渗入黄河上游的文化区,但当其接触到了比它优秀的黄河下游山东龙山文化,就出现了取代仰韶文化的河南龙山文化。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前加上各个地方的名称表示它们依然是从当地原有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实际上说明了当时各族团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从多元之上增加了一体的格局。中国最早的文字史料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商代的甲骨文,相传由孔子编选的《尚书》还记载了一些上古的文件和传说。早年的史书中,把上古史编成三皇五帝的历史系统。这些文字史料已有部分可以和考古资料相印证,使我们对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铜器时代的历史能有较可靠的认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掘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一般认为即是夏王朝初的“阳城”遗址,夏代历史已从神话传说的迷雾中得以落实。商代历史有甲骨文为据,周代历史有钟鼎文为据,相应的后世的文字记载都可得而考。夏商周三代正是汉族前身华夏这个民族集团从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河南夏代“阳城”遗址所发现的文物显示了它是继承了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发展到了铜器时代。从黄河中下游遗留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到这些地区都早已发展了农业生产,这和夏禹治水的传说(河南龙山文化的中晚期)可以联系起来,表明了这地区早期居民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们还记得河南的龙山文化正是在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山东的龙山文化而兴起的。所以可以说华夏文化就是从黄河中下游不同文化的结合而开始的。(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是理解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体的重要观点,他不仅把中国历史概括为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且把“三个相互”概括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聚为“一体”的内生动力。这是基于中国历史事实和发展逻辑得出的重要观点,是做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南,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学术理论来源于费孝通先生1988年正式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该理论是费先生关于中华民族起源及结构的整体性理论。林耀华先生评价称,费孝通教授确立了“多元一体”这个核心概念在中华民族构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提供了一组有力的认知工具和理解全局的钥匙。作为一个关于中华民族结构的学术新体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中华民族的含义与起源、结构与层次、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进行了纲要性阐释,这些阐释对理解中华民族何以是一个共同体,“多元”何以凝聚为“一体”这两个命题提供了启示。(摘编自王延中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经济、文化、心理因素析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大地发现的石器及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能够支持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论和本土说。B.河南龙山文化是族团间交流的结果,吸收了其他族团的优秀文化又保留了一定的个性。C.考古发现,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即是夏王朝初的“阳城”遗址,印证了传说中的夏代历史。D.“多元一体”这一核心概念为认知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起源、特点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独特的地理空间结构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使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成为 可能。B.《尚书》中关于上古史的记载已得到了考古资料的印证,证明了夏商周三代是华夏民族从 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C.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似,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文化之间也出现过竞争和 交融。D.文化、经济、情感和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等因素使得中国各民族团结融合成为一体,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一项是(3分)A.新石器时代晚期玉龙在东北地区红山文化与东南地区良渚文化均有所见,但造型有所差异。B.四川省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龙虎尊与湖南安化县出土的虎食人卣在题材和文化内涵上非常相 近。C.西藏拉萨市温江多吐蕃时期建筑遗址出土的板瓦、琉璃砖等遗物带有明显的唐文化特征。D.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有古希 腊、古罗马等多种风格。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张光直“中国相互作用圈”示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各大文化系统分散聚居在各地,分别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B.黄河中下游的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结合开启了华夏文化。C.各文化系统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D.各文化系统相互影响形成大的相互作用圈,逐渐走向一体。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但材料内容侧重点和论证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行行重行行汤成难如果我和母亲每天不把父亲从地里拔上来,父亲就要栽进地里了。他终日劳作,两条腿深深插进水田,那把与他形影不离的铁锹像是从身体里长出的另一只手臂。我去地里喊父亲回家,说是喊,其实是不用嘴巴的,那时候我还是个货真价实的结巴,所有的字词在我嘴里冰冻着,缠绕着,黏连着,却不肯离开口腔。我们家在小官庄的最边上,门前的河将我们与村庄阻隔开来。河堤是唯一能到达外面的途径,但河堤又窄又陡,一点路的样子都没有。父亲拿着铁锹,把力气全部用来对付门前的这条路。他全神贯注,甚至整个人都陷入一个我们无法进入的世界。这年初夏,父亲突然毫无征兆地出了远门。那时农忙刚刚结束,最后一粒麦谷归仓,最后一株稻秧也插进地里。①没有一条通往外面的路,怎么行呢?一向沉默的父亲对我们说。他扛着铁锹走了。我们也不知道父亲要去哪里,母亲说父亲去外地挣钱,供我和哥哥继续读书。哥哥觉得父亲是偷偷学手艺去了,只有我坚定地认为父亲是去为我寻找治疗结巴的秘方。快要秋收了,父亲回来了。父亲这一趟带回了两样东西,他先是从衣服的内衬口袋掏出一个报纸卷,郑重而抖索地把报纸一层层打开,是一支毛笔。父亲带回的另一样东西,是一条山路。我听哥哥说,父亲这几天一直在忘我地修路。山路只有短短的一小截,与河堤的长度差不了多少,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走上去,虽然比原来的路高出几分,却令人感到怪异,用我后来学到的词语形容,就是太“崎岖”了。父亲并没有因此罢休,他扛着铁锹一遍遍在上面修着。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父亲喃喃地说着。我们不知道父亲原本要带回来的路是什么样子?那时我所有的兴趣和注意力全部落在父亲送的那支毛笔上。我忘我地写字,就像父亲忘我地修路一样,我感到一股神奇力量操纵着这支毛笔,父亲手里的铁锹,是不是也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操纵着呢?我在学校的教室和走廊上画满了画,校长向父亲控诉了我的“罪行”,父亲顺着校长指给他的方向看了片刻,突然,笑了。画得还蛮好看的,父亲说着,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线正缓缓向两侧延伸。那年寒假我就被父亲送到何二家学写字了。撒完肥,父亲又走了,他去了城里。听哥哥说,这一趟,父亲走了很多街巷,城里的路泛着奇异的光亮。父亲被那样的路迷惑了,他对城里的路颇有好感,不管哪一条似乎都能引领人们快速走到终点。父亲在麦子熟时又回到地里,这次他带回一条属于城里的路。那是一截由砖块、石子铺成的路,路面坚硬,除了几粒松动的石子,看不到任何杂草的出现。它平整宽阔,的确是一条好路的样子,可是,与我们这儿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我们不愿走上去。父亲感到难过、生气和不安,他花两个晚上将它敲得粉碎。何二不肯再教我写字了,他说这样下去就是误人子弟。这年秋天,父亲就送我到先生家学画了。一到先生家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先生有个书房,一张阔大的红花梨桌,②笔筒里插着大大小小的毛笔,笔尖朝上,像若干个舌头,欲言又止。墙上挂着一幅画,父亲走到画前,怔怔地立着,画上林泉丘壑,溪清水浅,一条用花青着色的路隐隐向前——③父亲突然抬起手,紫薯一样的粗糙手指落在画上,迟疑着,怯懦着,手指沿着花青色路面小心翼翼地向前滑移。去先生家要花大半天的时间,为了能在先生家多学会儿,父亲用铁锹为我修了一条路,早晨的阳光使身体微微出汗,一条轻描淡写的路指向西边。这样,一来一回就省下五十分钟。这年冬天,父亲又出了一趟远门。父亲大概去了北方草原,他带回了一条奇怪的路,枯草与泥土交织。哥哥说父亲对路有一种魔怔,不过,那条路并没有使用多久,几天后就被父亲铲去了。他又将路恢复到田埂的样子。就是那时,父亲的腿坏了,膝盖向下的部分,连同脚,都变成紫色。没有可以走路的腿,父亲陷入巨大的悲痛和沮丧之中。那段时间,门前的路又回到田埂的模样,但比从前结实板匝多了。④一条路也会成长,也会逐渐懂事。我住校读初中的那年,父亲突然不见了。对于父亲的消失不见,众说纷纭,但我更愿意相信哥哥说的,父亲是去找路了。父亲的突然离开是我们兄妹俩心中隐隐的痛。哥哥毕业后去了长江边上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有一年暑假我去看他,只见哥哥正扛着铁锹从大坝上下来,那一刻,我突然百感交集。我也如父亲所愿,成了一个拿毛笔的人。有媒体评论我的山水画里充满故事。不久前,城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书画展,角落里有一幅画吸引了我,清浅涓流旁蜿蜒着一条路,路向前方延伸,一直隐没在远处的山林中。路上画有一个人,不太起眼,只见背影,正向前方走去。我将脸贴近,怔怔地看着,这才发现那人卷着裤管,光着脚,膝盖以下是淡淡的紫褐色。我抿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线正缓缓向两侧延伸。我注视着那个远去的背影很久,很久,仿佛送别。(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铁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 政治 Word版含解析
2024-10-18 15:07
6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 数学 PDF版含答案(可编
2024-10-18 15:07
6页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2024-10-18 15:07
10页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4-10-18 15:07
8页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数学 Word版含答案
2024-10-18 15:07
7页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英语 Word版含答案
2024-10-18 15:07
14页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24-10-18 15:07
11页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政治 Word版含解析
2024-10-18 15:07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