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江西省十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江西省十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19.1 K上传日期:2025-04-05 18:11浏览次数:385 侵权/举报

江西省十校协作2025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1. D(“我们应摒弃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理论”错误,材料三说“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的方法和理论,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绘画批评体系”,并非摒弃。)2. B(A项“只适用于人物画,在山水画、花鸟画中不适用”错误,“以形写神”在其他画种中也可适用;C项“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错误,文化批评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不一定能全面理解创作意图;D项“更加主观、片面”错误,注重与艺术家互动和对话会使批评更加客观、准确。)3. C(材料二主要论述现代绘画批评中形式分析和文化批评等方法,徐冰的《天书》作品,批评家从文化和艺术观念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符合文化批评的特点,可支撑材料二观点;A项齐白石的主张体现的是传统绘画观念;B项达芬奇绘画注重人体解剖结构研究,未体现现代绘画批评特点;D项吴道子绘画特点体现的是传统绘画特点。)4. 材料一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特点:①注重“知人论世”,把艺术作品品评与艺术家生平遭际、人格气质及创作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以石涛为例进行说明;②强调“以形写神”,认为绘画要传达对象内在精神气质,以顾恺之观点和阎立本《步辇图》为例阐述;③注重作品笔墨韵味,笔墨不仅有造型功能还蕴含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以八大山人作品为例说明。(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5. 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优秀传统,如“知人论世”“以形写神”“注重笔墨韵味”等观念,使其焕发出新活力;②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的方法和理论,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绘画批评体系;③加强中国传统绘画批评与现代绘画批评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不同批评观念和方法相互借鉴和补充,推动中国绘画批评发展和创新。(每点2分,共6分)6. C(“既盼着住新房又舍不得老巷和邻居”错误,原文说“李大爷心里也有些复杂,他舍不得这老巷,舍不得他的修鞋摊,更舍不得这里的邻居们”,未体现盼着住新房。)7. C(“象征着李大爷的修鞋摊和他的生活”错误,“老巷里的光”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谊以及生活的希望和温暖。)8. ①手艺精湛:修鞋手艺好,能熟练修好各种鞋子,年轻人对修好的鞋很满意。②善良正直:面对年轻人的感谢和金钱,坚决拒绝,不贪图钱财。③坚守传统:对老巷和修鞋摊有深厚感情,即使老巷改造也想继续修鞋。④乐观积极:面对老巷改造的变化,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每点1分,共4分)9.①表层含义:阳光透过新屋檐洒在李大爷的修鞋摊上,照亮了修鞋摊的环境,也让李大爷能继续修鞋。(2分)②深层含义:“光”象征着年轻人与李大爷之间的美好情谊,年轻人请李大爷到新店里修鞋,给了李大爷继续修鞋的机会,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尊重,照亮了他的生活;(2分)“光”也象征着生活的希望,老巷改造后焕然一新,李大爷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开始,他对未来充满信心,这种希望照亮了他的生活。(2分)10.答案:BCE11.答案:D。“就国”的“国”与“郡国”的“国”意思相同,都指诸侯的封地。12.答案:B。“为他后来的仕途发展埋下了伏笔”在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13.(1)凡是与窦宪交往的人,都被免去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交通”“为”“豫”各1分,句意1分)(2)百姓不富足,君主和谁一起富足呢?水旱灾害,虽然说是自然的气数,也由于百姓治理国家有缺失,受到感应而导致的。(“谁与”“时数”“为治”各1分,句意1分)14.①王者没有以养民为务,以成民为急,导致百姓穷悴。②内外奢纵,耗费钱财。③百姓治理国家有缺失,对上天的感应有所亏欠。15.D【解析】D项错误。尾联“寒泉咽古音”并非直露地表达哀叹,而是以景结情,通过泉声的幽咽暗喻诗人作为遗民对故国的深沉眷恋与人生孤寂,情感含蓄蕴藉。16:①意境:王诗以白描手法直写田园之美,诗歌整体清新明快,“竹喧归浣女”等句充满生活气息,展现盛唐安宁氛围。林诗“暮色入疏林”“松门竹影深”等句色调清冷,营造孤寂意境,映射宋末乱世文人的心理创伤。②情感:王维诗通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表现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隐逸闲适。林诗则多用隐喻(如“寒泉咽古音”)、典故(“野人琴”暗用伯牙绝弦之典),表达含蓄深沉的遗民之悲,暗含宋亡后遗民的家国之痛与孤寂坚守,如“欲问浮生事”流露对人生意义的迷茫与追问。17.(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3)示例一: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示例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李白《蜀道难》)示例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8.C(3分)19.甲:荒诞不经乙:俯拾即是(4分)20.①凡是被枪毙的都是坏的②而无须讳姓(4分)21.推理形式:类比推理。逻辑谬误:阿Q将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和状元也是“第一个”进行类比,二者本质完全不同的,不能进行类比推理。(3分)22.②“不是”改为“不只是”④“反映了曲折的”改为“曲折地反映了”(4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加点处“神明”的引号表示反讽、否定。A.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引号表示直接引用;C.引号表示反讽、否定;D.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处,结合“这一背景的主体便是由许许多多的荒谬逻辑构筑的”可知,本处所说的《阿Q正传》所展示的人文背景具有荒谬、不合情理的特点,可填“荒诞不经”。荒诞不经:意思是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乙处,本处是说与赵老太爷那种荒谬的逻辑类似的逻辑在《阿Q正传》有很多,很容易找到,可填“俯拾即是”。俯拾即是: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本处是运用循环推理进行推理的过程,本处需要指出的是推理中的大前提,结合上文“被枪毙便是他坏的证据”,以及下文“阿Q是被枪毙的(小前提),所以,阿Q是坏的(结论)”,可知,推理的大前提是“被枪毙的都是坏的”,可填“凡是被枪毙的都是坏的”。②处,根据前文“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古代帝王避讳,也只避名”,以及后文“中国文化和历史到了鲁迅所处的时代,连一个人姓什么的权利都被他们随意剥夺”可知,这里是将赵太爷的行为和古代帝王避讳作对比,赵太爷不允许的阿Q姓赵,因为他姓赵,他的姓氏也要避讳,古代帝王避讳避名,不用避讳姓氏,可填“而无须讳姓”。【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逻辑推理的把握能力。推理形式:阿Q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他把“自轻自贱”这种独特的“特点”视为一种“成就”,与“状元”进行类比。因为状元是在科举等方面取得“第一个”成就的人,而他觉得自己在“自轻自贱”方面也是“第一个”,所以就得出自己在这方面和状元有相似之处(都是“第一个”)的结论,所以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式。逻辑谬误:这种类比是不恰当的。“自轻自贱”是一种消极、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而“状元”所代表的是通过努力和优秀表现取得的积极成就,两者在本质和价值上有着天壤之别。阿Q仅仅根据“第一个”这一表面的相似性,就进行类比推理,犯了不合理类比的逻辑错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②“不是”不合逻辑,鲁迅是把阿Q作为一个农民来写;同时,和后文“更主要是”相搭配的连词为“不只是”,应将“不是”改为“不只是”;④“反映了曲折的”语序不当,“曲折”应修饰“反映”,作“反映”的状语,应将“反映了曲折的”改为“曲折地反映了”。23.写作参考立意守正与创新:传统手艺的“慢”是文化根基的守护,现代技术的“快”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二者互补共生。时间与价值:“慢工出细活”体现匠心精神,“快技开新局”彰显时代智慧,速度背后是价值的多元诠释。人文与科技:手艺的温度不可替代,技术的效率不容忽视,唯有融合方能实现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个体与时代:传统匠人是文明星火的传递者,技术团队是未来图景的开拓者,共同构成文化长河的双翼。范文以慢为锚,以快为帆苏州绣娘指尖的丝线,缠绕着千年丹青的魂魄;AI算法中的数据流,奔涌着数字时代的浪花。当“慢工细作”与“瞬息万变”在《千里江山图》中相遇,文化的长卷正徐徐展开新的维度——守得住传统的根脉,才扬得起创新的风帆。慢,是文明长河沉淀的智慧。从良渚玉琮的阴刻线到敦煌壁画的矿物彩,从景泰蓝的掐丝焊接到徽派建筑的榫卯结构,中华文明最璀璨的瑰宝,无不是时光淬炼的结晶。故宫修复师王津修复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花费整整八个月调整0.1毫米的齿轮误差;非遗传承人王芝意制作一柄油纸伞,需历经72道工序。这种“慢”,不是效率的妥协,而是对文化的虔诚。恰如《考工记》所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传统手艺的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文明的密码。快,是时代浪潮赋予的使命。当AI绘画让《富春山居图》在屏幕上流动,当3D打印技术复刻出失传的战国编钟,我们不得不承认:技术正以“快”为笔,书写文化传承的新范式。敦煌研究院用数字技术保存4.5万平方米壁画,让千年色彩跨越时空;ChatGPT解读甲骨文,为上古符号注入现代注解。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文明的长河里,固守旧舟或许能留住倒影,但扬起新帆才能驶向远方。真正的文化传承,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明式家具大师伍炳亮在传统形制中融入人体工学设计,让古典家具走进现代生活;戏曲艺术家王珮瑜用全息投影技术演绎京剧,让年轻观众看见水墨丹青中的唱念做打。这些探索揭示了一个真理:传统是创新的沃土,创新是传统的活水。就像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既师法五代董源的笔墨,又开创浅绛山水的新风——文化正是在这种“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中生生不息。站在苏州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前,贝聿铭设计的片石假山倒映着数码屏上的《清明上河图》。此刻,绣娘的银针与数据的光点,古老的水墨与流动的像素,共同编织着文明的经纬。或许我们不必追问“快与慢孰优”,而应思考如何让时光沉淀的魂,乘上技术创新的船,驶向更辽阔的江海。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