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每题4分,共40分)。1.中国的家企文化源远流长。某传统美食口味独特,配料丰富(有海带、面筋、粉条和香油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海带中的碘元素可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B.香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用于合成磷脂C.面筋中的蛋白质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但理化性质不变D.粉条中的淀粉彻底水解后可产生含成糖原的基本单位2.下列关于生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激素均由生物的特定组织器官产生B.激素作用类似于神经递质,向特定的靶细胞传递信息C.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均会被降解D.高等动物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均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3.人们已经在细菌中发现了FtsZ、MreB和CreS这3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FtsZ、MreB和CreS等蛋白锚定并支撑着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B.细菌合成FtsZ、MreB和CreS时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对蛋白质进行加工C.推测原核细胞内存在细胞骨架D.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4.为探究温度对草履虫培养的影响,兴趣小组同学以冷却的河水稻草煮液为培养液,分别在15℃、25℃、35℃下培养,每个温度重复3组,每组接种2个草履虫,从第2天开始每隔24小时取样进行计数,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使用细菌计数板对草履虫进行计数B.达到峰值前,草履虫种群数量皆呈“J”型增长C.相对于25℃和35℃,15℃更适合作为长期培养的保种温度D.将河水稻草煮液更换为无机盐培养液,有利于草履虫培养5.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沉默,去甲基化后基因可正常表达。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1/8{#{QQABDYAQogCAAAAAAAhCQwnCCAIQkBCCAYoGRFAUsAAAQBFABAA=}#}化、乙酰化等修饰,也是DNA转录调控的重要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与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会引起表观遗传现象B.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引起的性状改变可遗传给下一代C.DNA甲基化会导致原癌基因突变,从而易诱发细胞癌变D.组蛋白乙酰化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6.隆冬时节,洞庭湖依然景象万千。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天鹅追逐着水流,飞进芦苇丛里,为苍凉的冬天增添了生机。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通江湖泊,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白鹭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食物、天敌和病毒等密度制约因素B.调查发现野鸭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但野鸭数量近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C.在种群水平上研究天鹅的生态位需调查天鹅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洞庭湖的群落外貌和结构也随之变化7.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可分化成类似间充质干细胞(iMSC)。iMSC能合成和分泌V蛋白,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等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在CO2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B.来自同一个体的胚胎干细胞和iPSC的遗传信息一定是一样的C.iPSC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需添加特定的物质才能使其转化为iMSCD.利用96孔板筛选转化成功的iMSC,需稀释至每孔至多1个细胞,并添加V蛋白8.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为探究Ca2+对水淹处理的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丙组为实验组,甲、乙均为对照组,其中甲组是正常生长的幼苗,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组的处理方式是选择生长状态一致的辣椒幼苗进行淹水处理B.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过程中,利用NADH的能量合成ATPC.辣椒幼苗在淹水条件下,其根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仅有乳酸D.Ca2+影响ADH、LDH的活性,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造成的伤害2/8{#{QQABDYAQogCAAAAAAAhCQwnCCAIQkBCCAYoGRFAUsAAAQBFABAA=}#}9.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流B.神经细胞膜上存在钾离子通道蛋白,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有关C.神经细胞中有较多线粒体,能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提供能量D.神经细胞膜表面的突起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形成多个突触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A.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免资源浪费B.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其调节作用都具有两重性C.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11.下图①-④是二倍体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内部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B.应在花蕾期采集花药作为观察材料,用卡诺氏液处理固定细胞的形态C.图③每个细胞中均含有24条染色体和24个核DNA分子D.图①细胞中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而④不能12.陈醋中的川芎嗪是治疗血栓等疾病的新型药物,能活血化瘀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离作用。研究人员为提高陈醋药用价值,分别探究了传统、机械生产工艺对川芎嗪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陈醋发酵过程中需要提供碳源、氮源并通入空气B.传统熏醅时提高熏醅的温度可以提高川芎嗪的产量C.受皮外伤的患者在伤口愈合期间建议减少对陈醋的食用D.选用机械醋酸发酵和机械熏醅方式酿造的食醋药用价值更高13.兰州百合栽培过程中易受病毒侵染,造成品质退化。某研究小组尝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3/8{#{QQABDYAQogCAAAAAAAhCQwnCCAIQkBCCAYoGRFAUsAAAQBFABAA=}#}苗,操作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脱分化过程,1号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是排列规则的薄壁组织团块B.②为再分化过程,愈伤组织细胞分化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3号培养基用于诱导生根,其细胞分裂素浓度与生长素浓度的比值大于1D.百合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可以作为该研究中的外植体14.某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水稻→福寿螺→中华鳖”,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信息沿食物链从福寿螺向中华鳖单向传递B.由福寿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值可以用图中的c+d+e表示C.图中a表示福寿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福寿螺的同化量不能100%流入中华鳖与图中d、e、f对应的途径有关15.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所示,其中7+、9+表示易位的染色体,7和7+、9和9+可以正常联会。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细胞中有3个R片段的个体表现为痴呆;只有1个R片段的个体不痴呆,但怀孕后会发生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6种配子B.Ⅲ-1的细胞中可能有7、7、9、9+染色体C.Ⅲ-2为痴呆患者是由含有7+、9+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D.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4,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3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研究人员以黄瓜为材料,在固定红蓝光强度的基础上,添加3种不同强度的远红光,各处理红光:远红光的比值分别为10(L-FR)、1.2(M-FR)和0.8(H-FR),比较不同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及4/8{#{QQABDYAQogCAAAAAAAhCQwnCCAIQkBCCAYoGRFAUsAAAQBFABAA=}#}光合的影响,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净光合速胞间CO2浓气孔导度叶绿素相率-Rubisco酶处理株高cm度-umolCO2·m对含量-1umolCO2·m2-1活U/LumolCO2·mol·s2·s-1L-FR23.9517.43121.710.01657M-FR72.0016.13121.710.018105H-FR82.9712.74251.240.02358(1)植物具有感受红光与远红光的光感受器,这种光感受器被称为。植物冠层红光/远红光比值的变化会改变该受体的结构,并且通过调节来影响植物形态发生。表中结果说明随着远红光强度的增加,各处理间的株高随之显著,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是有利于。(2)从表中数据分析,H-FR处理组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其原因是。(3)感受红光与远红光的光感受器在黑暗条件下以无活性的构型存在,光下吸收红光,转变为有活性的构型。该光感受器不但在植物光形态建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参与调控植物抗逆信号通路,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①为验证上述结论,请利用相应的光感受器突变体植株、致病菌株A等完善下列分组处理。组别处理检测结果A野生型+黑暗B处理2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上菌株处理1C野生型+光照A的数目。D处理3②请将预测结果以柱形图形式呈现。17.为研究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5/8{#{QQABDYAQogCAAAAAAAhCQwnCCAIQkBCCAYoGRFAUsAAAQBFABAA=}#}(1)IAA是一种可在植物顶端合成,通过________到根部,________植物根生长的化学信号分子。(2)由于IAA和GA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存在________作用,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①以拟南芥__________________(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甲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________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②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降解可受GA调控。研究者向上述突变体中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用GA处理前,各组根细胞均出现了绿色荧光,说明无GA时,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上述实验,推测顶芽合成的IAA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荒漠中生存着独特的生物,它们之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策略,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回答下列问题:(1)为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荒漠植物演化出了不同的生理结构,如灌木根系深,主要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草本植物根系相对较浅,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反应更敏感,两类植物根系深浅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在植物生长季若遇降水强度增加、降水频率降低的情况,则更有利于(填“灌木”或“草本”)的生长。(2)沙鼠是荒漠中常见的植食性动物,沙狐是其天敌,凭借敏捷的身手和敏锐的嗅觉来捕杀沙鼠。当沙狐种群数量在一定程度增加时,生态系统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沙狐种群的相对稳定。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数字序号以完善该过程。①植物减少②植物增加③沙鼠减少④沙鼠增多⑤沙狐减少(3)荒漠植物骆驼刺的根系能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吸引根瘤菌聚集。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骆驼刺与根瘤菌形成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利共生”具体体现在。(4)荒漠生态系统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土壤盐碱化严重,而生活其中的生物为求生存,衍生出了独特的适应策略。下列选项
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生物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化学
2025-04-05 18:13
8页
-
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数学
2025-04-05 18:13
4页
-
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生物答案
2025-04-05 18:13
1页
-
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数学答案
2025-04-05 18:13
11页
-
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2025-04-05 18:13
17页
-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5-04-05 18:13
20页
-
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英语
2025-04-05 18:13
10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2025-04-05 18:13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