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历史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4页大小:332.3 K上传日期:2025-05-01 02:13浏览次数:488 侵权/举报

泉州市2025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把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序号12345678910答案CDABCBDAAA序号111213141516答案CBACB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答案】原因:经济类型(半农半牧)共同性(或经济生活的互补);民族流动迁徙;生态地理环境一致性;生活环境相对宜居(或地理环境因素)。(任答两点,4分)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促进了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开拓了认识中国文明起源的新视野;利于奠定“多元一体”文明格局;为边疆治理提供经验;部分路线演变为“丝绸之路”关键通道;(经济)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农耕技术、畜牧技术交流(任答两点,4分)18.【答案】地图中不准确的信息:信息1:图中出现欧亚非三洲。辨析:149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以图中缺美洲,说明图有一定的真实性。信息2:非洲大陆轮廓不清晰(或非洲南部与“未知南方大陆”相连)。辨析:因撒哈拉沙漠的阻隔,时人对非洲南部的了解不多。或:非洲南部与“未知南方大陆”相连。辨析:地图显示非洲向南延伸至南极,与假想大陆连接。此观点源自托勒密的“平衡大陆理论,旨在解释地球陆地分布的对称性。1488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后,证实非洲南端为开放海域,南极洲直至近代才被发现。因此,这一地理信息属于古典宇宙观的虚构,不符合实际。信息3:地图中陆地多,海洋少。辨析:这与地球以海洋为主得实际情况不符,当时航海技术有限,对海洋的探索不够深入。信息4:印度洋为封闭海洋:托勒密地图将印度洋描绘为被陆地包围的内海,认为非洲与亚洲南部陆地相连。这一观点源于古希腊地理学传统,缺乏实际航行证据。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证明其开放性,因此该描绘不真实,反映了托勒密依赖理论推测而非实证的局限。地图中比较准确的信息:信息1:地中海地区的信息比较准确;辨析:因为欧洲人对地中海周边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信息2:地图中欧亚大陆连为一个整体;辨析:因为欧亚大陆通过丝绸之路有东西方的交流和互动。信息3:图中按上北下南标识;辨析:古代按上北下南标在古代航海和地理绘制中,人们通过观测北极星等方式确定北方,进而形成上北下南的方向认知习惯。托勒密的地理学体系中可能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向标识,这种标识方法有助于人们对地理空间进行有序的认知和描绘,所以从方向标识习惯和当时地理知识体系角度看,具有真实性。(每点4分,不管是准确信息或者不准确信息,任选两点即可,理由和信息各2分;若从亚州地名标注、希腊地区地理位置准确性、或基督教影响等角度分析,可酌情给予一点两分)第1页共3页19.【答案】(1)措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科技封锁(为必答点,2分);为西欧科技的重建提供资金支持与人才培养:推动成立西欧科学研究机构、组织;支持欧洲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发展中国家签订众多科技援助协议。(任答1点,2分)评价:是实现美国在世界各地区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符合其国家利益;科技合作附加政治目的;科技外交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受冷战意识影响;推动第三科技革命。(2分,任答1点)积极作用:推动欧洲科技的复兴与发展;加强欧洲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增强对抗苏联的力量;展示了美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客观上促进了科学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客观上推动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拉拢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认同与支持。(任答2点,4分)消极作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加强了美国在科学领域的霸权地位;增强了与苏联竞争世界霸权的力量。(任答1点,2分)(2)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遵循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应对全球治理挑战需要国际科技合作;全球创新版图深刻变化,科技因素对国家间实力对比、战争形态演变以及国家外交资源的影响进一步上升。(原因分别从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角度、世界角度、中国的科技实力角度、国家政策改革回答,每个角度2分;回答具体史实,如中美关系正常化、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每点1分,共8分)(3)科技外交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新型外交形态,是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战略工具,它通过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家间关系的深化与发展。科技外交内涵丰富,它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手段,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考量与安全支柱。(任答两点,4分)20.【答案】示例一:论题: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融与创新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18世纪,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了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总之,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示例二:论题:古代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阐述: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继佛教之后,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丰富了中国的娱乐文化。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为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在《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综上,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曾吸纳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同其他文化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创新超越。示例三:论题: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第2页共3页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兴民族国家在追求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独立后的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印度也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此外,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20世纪60—80年代,新兴工业国新加坡、韩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新加坡、韩国等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成功地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文化。评分说明:论题3分(只写论题,没有阐述不给分:没有紧扣材料的论题,不给分);阐述7分(必须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没有论题,有阐述,酌情给分。论证6分,逻辑1分):结论2分(围绕论题、阐述进行提升,得2分;照抄论题,只给1分)(“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标准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