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2023年7月19日,刀郎发布新专辑《山歌寥哉》。令人赏心悦目。其中一首《罗刹海市》触发争议。这首歌以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一篇同名故事为灵感创作,曲调婉转复古,入心洗脑,歌词隐晦含蓄,幽默诙谐,讲述了马骥在罗刹国的奇遇与经历。这首歌不仅带给我们听觉上的冲击,更是通过精湛的歌词展现了对现状的独到见解。有人说“《罗刹海市》让《聊斋志异》中有关章节完美重现,这是对网友文化记忆的一次拨动,但如果歌词只是对原作的浓缩,这首歌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正是因为刀郎在新歌中凸显了价值观,才让《罗刹海市》有了意境的同时,也有了强度与力度。比如其中的歌词写道,“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类似这些歌词,体现才华的同时,也让才华有了用武之地——当一首流行音乐起到针砭时弊、当头棒喝的作用时,它总会额外地收获一份青睐。《罗刹海市》通过反讽和夸张的手法,将罗刹国描绘成一个充满虚伪和欺骗的地方,嘲讽了那些自以为是高雅人士的态度。这首歌的主题是逆天描绘以转腚代开言式的高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展示了刀郎对虚伪和欺骗的不满。刀郎的歌,和蒲松龄的小说,共享同一个主题:对黑白颠倒、美丑不分的现实做辛辣的讽刺。 精彩时评文:刀郎的《罗刹海市》,读懂内涵才知到底有没有“内涵”(节选)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特约评论员韩浩月《罗刹海市》让《聊斋志异》中有关章节完美重现,这是对网友文化记忆的一次拨动,但如果歌词只是对原作的浓缩,这首歌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正是因为刀郎在新歌中凸显了价值观,才让《罗刹海市》有了意境的同时,也有了强度与力度。比如其中的歌词写道,“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类似这些歌词,体现才华的同时,也让才华有了用武之地——当一首流行音乐起到针砭时弊、当头棒喝的作用时,它总会额外地收获一份青睐。在《山歌寥哉》的专辑介绍文案中,开篇写道:“它是继《弹词话本》后,结合了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印象的主题概念专辑,此系列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就此来看,刀郎的创作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即以《聊斋志异》的文本内容为基础,把曾经在民间广为流行且被忠实执行的善恶、美丑、正邪等观念,加以个人化的生发,来获取听众的共鸣。《聊斋志异》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百姓文学,文字与道理均浅显易懂,其中的怪力乱神与虚幻离奇,恰好能够对应现实的不堪与污浊。读《聊斋志异》,能获得一份人间清醒,而听刀郎新歌,亦不能脱离这条主线。忽略它的文本价值,曲意解读,非得把它当成八卦的载体,无疑走窄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罗刹海市》流行的当下,正值电影《封神第一部》热映。《聊斋志异》与《封神榜》这两部古代经典在这个夏天一起被大众娱乐消费注意到,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如何从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找寻到属于自己的观察角度,这很有意思。对于那些曲意解读,不妨一笑了之。《罗刹海市》火爆出圈,用一首歌诠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节选)来源:潮新闻 作者:评论员 王彬有人猜测,刀郎多年沉寂,和音乐圈里对他的风言风语和压力,也有很大关系。此次刀郎十年磨一剑,发泄的是自己多年的情绪,借着歌曲浇灭心中块垒,也以更高级且不动声色的方式,回击了当年的“故人”,算是给多年的恩恩怨怨收个尾。甚至还有好事的网友,直接把他歌词的一些表述,和其他几个歌手名字对应上了。可以说,都是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主儿。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都是过度解读。不过,对刀郎这首《罗刹海市》,我却觉得,其中隐喻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格局应该也没有那么低,其所想表达的,还是有更深刻更有社会价值的东西。比如歌中提到的马户和又鸟,眼里没有是非,只有浮华,这在现实中也并不难找到相对应的对象。还有那句“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他是一只鸡”,也让我们联想到,现实中看不清自己是非好坏善恶的人,也不在少数。歌曲的点睛之笔是那句“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又将歌曲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进行了升华,我个人理解,这指向的还是复杂多变的人性。让人不禁感叹: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当然,刀郎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没人知道,各种猜测说法和感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能说没有固定答案,也不会有固定答案。但让一万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未尝不是文艺作品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文艺作品该有的价值追求。但可以肯定的是,既有文化底蕴,又藏着深刻现实,能引发公众广泛共鸣和讨论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从这个角度说,《罗刹海市》做到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期待更多文艺作品追求这个境界,在传递真善美和正能量的同时,也可以带有建设性的批判和对现实的鞭挞,归根结底,目的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社会可以更好。《罗刹海市》: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阅读理解题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出人意料地引发了一场解读狂潮。有人听出了刀郎对同行的“复仇”,有人听出了对当今乐坛的嘲讽,还有人听出了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讥刺。那么他到底针对谁?刀郎本人迟迟不回应,也许根本就没必要澄清。其实,比起刀郎在写歌时想到谁,更重要的,可能是受众在听歌时想到什么。你想到了当年盛传的歌坛恩怨,那你就看到了几张歌手的面孔;你想到了流行乐的青黄不接,那你就品出了嬉笑怒骂;你想到了负面新闻里的魑魅魍魉,那你就听到了嘹亮的怒吼。在这个“罗刹国”里,他看到鬼怪,你看到人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百般诠释,并没有高下之分,无非是每个受众所处的境遇、摄取的信息不同,他们将个人的经验投射到罗刹国的男男女女身上,形成迥异的浮世绘。从这个意义上讲,《罗刹海市》最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创造了无尽的遐想空间,在一千个听者心中产生了一千个马骥。当然,这首歌曲的爆火,除了得益于刀郎的才华,还应该归功于故事的蓝本——《聊斋志异》中的同名故事。是蒲松龄笔下美丑颠倒的魔幻国度,为刀郎提供了素材,进而触发了听众的想象。我不由得想到年初红极一时的动画短片《中国奇谭》,尤其是第二集《鹅鹅鹅》。这则故事同样取材自中国古典志怪小说,同样以其剑走偏锋的画风及叙事风格引发了现象级的解读浪潮。从《鹅鹅鹅》到《罗刹海市》,古典志怪题材的连续爆火,有偶然因素,但更有必然性:其简约克制的叙述方式为后世的改编创作留白;不分人鬼、夹杂虚实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更产生超越时空的共鸣。在古典志怪小说中,创作者找到了穿越的虫洞,受众看到了个体的镜像。时常有作家调侃,自己的文章被选为语文考试阅读理解题的素材,但连自己都答不上来。《罗刹海市》可能也是这样的一道阅读理解题,因为刀郎本人未必有标准答案,而正确答案可能有千万种。 (作者:孙欣祺)听众为上帝,市场有公断——评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热议最近,歌手刀郎睽违多年发行的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罗刹海市》等歌曲迅速走红,并掀起讨论热潮。一些乐评人解读《罗刹海市》这首歌蕴含了对当前华语乐坛的讽刺、也有听众猜测刀郎在抨击曾经打压过他的一些歌手、但是也有听众认为刀郎抨击的是所有社会中一些丑恶的现象。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刀郎及其作品,特别是刀郎在乐坛经历的热议。针对刀郎这次复出引发的各种争议,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事实上,在2004年一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使刀郎一夜走红后,他就长期处于主流音乐圈的边缘地位,时有众多不同的非议出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质疑刀郎的大多是所谓“音乐专业人士”。他们认为刀郎的作品虽然销量不错,但旋律简单,没有创新,过于迎合市场和低幼阶层喜好,不够“高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我们不得不正视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的区别,并审视作为文化产品,音乐创作应该满足什么样的目的。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流行音乐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商业化的市场。而在商业化市场里,客户就是听众,客户的选择才是决定一个作品价值和歌手价值的关键。正如我国著名企业家任正非所说:客户需求是企业的生命,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服务是华为生存的唯一理由。在流行音乐市场,歌手就是服务于听从(客户)的商家。在这种市场关系下,客户的选择代表了一切。在创作时,歌手要尊重听众的需求,站在听众的立场思考。听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这才是创作的出发点。站在听众角度创作的作品,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创作的目的应该是让更多的人由此产生情感共鸣。如果过于强调音乐必须符合“专业”标准,反而会把听众排斥在外,脱离了群众基础。同样,在判断一个流行歌手时,听众的选择也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一个流行歌手的作品获得很高的销量,那代表他的作品得到了众多听众的认可。我们不能用个人品味的喜好来绝对判断一种音乐的优劣。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刀郎作品能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销量,正说明它契合了大众审美需求,代表了市场的认可。个人是否喜欢只能代表个人,但不能否定它对其他听众的吸引力。刀郎的人生经历非常戏剧化,他在2002年迅速走红,成为乐坛新星,但随后就面临来自主流音乐界的各种质疑、冷遇甚至打压。然而,刀郎没有被打倒,也更没有放弃,反而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再次回归乐坛。这一次,他有备而来,用自己的实力和高质量的作品迅速征服大众。这一系列事件值得我们深思,这说明了在当今中国多元的文化语境中,不应该用个人品味的高低来评判一个创作者的价值。听众的选择才是流行文化的决定性标准。它同时也体现了在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任何创作者都不应被标签化或边缘化,而是需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综上所述,关于刀郎及其新专辑,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重要启示:刀郎的成功,是对主流文化态度的一次有益冲击,让人们认识到艺术创作需要回归公众,而不是自我小范围封闭。我们需要欣赏不同音乐之花的齐放,鼓励各种声音的存在。最终,质量来自于内心,鉴赏力来自于公众,这是时代给我们的重要启示。高考模拟作文演练: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改编的《琵琶行》成了流行歌曲爆款,《唐宫夜宴》成了舞蹈艺术的新宠;原本高冷的甲骨文成了萌萌的表情包,变得魅力四射,深受网友欢迎……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唱响文化自信的最强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明珠蒙尘,加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可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伙计们,抄家伙!”一首融合现代摇滚和传统华阴老腔元素的《给你一点颜色》被谭维维唱响,迅速问鼎热搜榜。她在歌中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豪迈质朴,唱出了黄土高原的厚重积淀,唱出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上复活,散发出诱人的光芒,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让传统文化火起来。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实现完美的“穿越”。从“萌萌”的故宫文创,到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有了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借助新技术手段传承
刀郎《罗刹海市》作文素材整理:热点事件+精彩时评文+高考模拟作文演练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杜苏芮京津冀特大暴雨作文素材整理:热点事件+写作角度+精彩片段+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21:20
5页 -
酱香拿铁作文素材整理:热点事件+名言金句+链接高考+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21:20
6页 -
李佳琦带货怼网友事件素材:观点句子+时评片段+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21:20
5页 -
日本核污水入海作文素材整理:热点事件+写作角度+时评片段+精彩金句+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21:20
6页 -
神舟十七航天作文素材:热点事件+时评片段+名言金句+人物素材+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21:20
6页 -
陶勇重返手术台作文素材:陶勇简介+素材运用+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21:20
5页 -
天津跳水大爷作文素材整理:热点事件+时评片段+链接高考+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21:20
6页 -
无指女孩李兰作文素材整理:热点事件+写作角度+名言金句+运用示例+精彩时评文
2023-11-29 21:20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