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01振兴家国,人间值得素材一:天津海河上的一句话火遍全国——“生存一分钟,快乐60秒”。什么是快乐,我们又如何获得快乐,这些问题简单又深奥。一心向学的颜回是快乐的,泛舟赤壁的苏轼是快乐的;有的在人间烟火中找寻快乐,有的将快乐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素材二:饱受十多年战乱之苦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和夫人阿斯玛在杭州出席亚运会开幕式后,到灵隐寺参观。一位中国女游客赞美总统夫人说:“总统夫人,你好美丽!”总统夫人却回答说:“你们有一个美丽的国家。”总统夫人阿斯玛的回答,可谓是感慨万千。适用话题:1.文化传承家国情怀2.人间烟火精神愉悦3.人生选择天下大同4.珍惜现在和平幸福角度1、享受人间烟火之快乐,不忘世外高致之愉悦。“快乐”有不同的层次,追求“快乐”有不同的途径,新时代的青年应树立怎样的“快乐”观?应以怎样的方式去追求“快乐”?有低级趣味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有精神生活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有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带来的快乐。浅层次的快乐,容易收获,但带来的往往是短暂的感官愉悦,不能给人以持久深广的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可感;深层次的快乐,难以获取,但带来的往往是持久的精神满足,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安宁、灵魂的安顿。生活中,对浅层次快乐的追求,可以有,但要取之有道;对深层次快乐的追求,必须有,要取之循理。角度2、箪食瓢饮不妨精神愉悦。颜回“箪食瓢饮”却能“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宪居鲁时,桑枢瓮牖,上漏下湿,却能“匡坐而弦歌”。他们虽居陋巷,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他们留给我们的疑惑是,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幸福感究竟来自何处?精神的丰盈是到底如何构建的?富丽堂皇的皇宫大院、高楼大厦,朴素简单的草房寒舍、小巷人家,后者可以因居室主人的种种美好品行而优于前者。正如刘禹锡所说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因其淡泊名利而高雅。草庐门联上镌刻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虽身居陋室,然心知天下事,这是诸葛亮高尚志趣的彰显;隐居在山林茅屋间,却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这是陶渊明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居一间陋室,浅酌一杯小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窗外云卷云舒,这是白居易对生活的享受。他们身居陋室,却有着超脱世俗的追求,看淡了名利,他们精神的芳香充溢着整间草屋茅舍,陋室不再简陋。淡泊名利的品质薪火相传,奉献的精神代代传承,人间大爱流淌,幸福的种子播种于每一心田,陋室见证了美好品德的传承与发展,陋室传递着古人的智慧,弘扬新时代正能量。陋室不仅不再简陋,而且熠熠生辉。角度3、别有快乐在红尘。我们应该将个人的快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家国天下的责任,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收获快乐。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传递正能量。一个人的快乐是有限的,而一群人的快乐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快乐,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共同成长。角度4、要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长期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发展历程,脱贫致富,成为了一个让世界羡慕的国家,只有当国家强大,人民才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经历过战乱,更知道稳定的重要性。有些事情不要等到亲身经历才去相信,因为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有的甚至是无法承受的。我们要以他国之乱为鉴,以他国之祸为镜,珍惜我们拥有的美丽国家。我们的国家在近代历史上遭受了侵略和屠杀,我们的国土被分割和掠夺,我们的民族被欺凌和奴役。我们也曾经面对过战火纷飞、国破家亡、民生凋敝的局面,我们也曾经品尝过被人百般凌辱的滋味。所以,当我们看到总统夫人微笑着说出那句话时,我们不仅感到自豪和幸福,也感到同情和敬佩。我们为什么眼含泪水?因为我们知道,拥有一个美丽的国家是多么不容易。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傲立世界之林,是靠着先烈们前赴后继的牺牲、奉献。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好好珍惜这个美丽的祖国,这里生我养我。我们知道,我们不能辜负先烈们的期望,不能为了私利损害民族国家利益。角度5、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一体宇宙观基础上的家国情怀,不是狭隘地仅仅热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国,而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与情感。“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不是独美其美的一枝独秀,而是美美与共的百花齐放。从过去到现在,中华本土文明在同外来文明的互动过程中,无数次地交流、吸收、转化,总能变被动为主动,和而不同、广结善缘。相较于以局部利益为考量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排他的爱国主义,中国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更加包容、博大。”这就使得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具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天下情怀要求每个国家从自身做起,坚持以和为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秉承平等协商、开放创新、同舟共济、坚守正义的大局观,开创共赢共享、发展繁荣、健康安全、互尊互鉴的未来。唯有如此,才能建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地球花园。在这个和谐家园中,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放宽心胸,彼此包容,求同存异,荣辱与共,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努力,实现“天下一家亲”的理想,让世界文明的大花园因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而美不胜收!。角度6、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家国”二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都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饱尝艰辛而不屈不挠、历久弥新,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家国一体的思想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且这种一体的思想使家国情怀具有双向性的特征。一方面是个人对国家,爱国如爱家,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另一方面是国家对个人,爱民如子、视民如伤。这两种层面共同组成了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家国情怀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而是一种具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理念的博大胸怀,为解决当代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敢做鲲鹏,追求大乐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别,远大于人种的差别。细察人们对快乐的追求可知,人与人悲欢,竟是如此之不同,如同鸱鸟食腐鼠烂肉而乐,鹓鶵食练食醴泉方欢;燕雀笑话大鹏之自讨苦吃,而以于草莽之间飞腾跳跃为乐;大鹏鄙视燕雀之鄙陋浅薄,而以于云霄之上攀飞腾跃为乐。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立志成为新时代的鹓鶵大鹏,以持守高洁为快乐,以实现远大理想为愉悦。并不是说追求浅层次快乐就是可鄙的。快乐有不同的层次。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都应该得到尊重,都应该获得满足,因这些需求获得满足而收获的快乐,也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但是,首先,我们应明白,浅层次的快乐虽然也值得尊重,但如果永远只满足于浅层次的快乐,就会成为站不起来的人,永远匍匐在地面上。其次,我们尤其应该知道,不能因为我们享受、迷恋于浅层次的快乐,就像鸱鸟、鹓鶵那样沾沾自喜。沾沾自喜也就罢了,甚至还要笑话、嘲笑崇高,这就可怜、可鄙了。郁达夫在悼念以振兴家国为乐的鲁迅先生时曾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如果不能与有追求的人共舞,至少要学会鼓掌;如果不能鼓掌,至少不能喝倒彩。放眼当下,中华民族面临大机遇,我们正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但也应看到,我们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途中有急流暗礁,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我辈中国青年,更应该敢立大志、敢求大功,追求高层次的快乐,把自己的快乐与建设我们的国家、复兴我们的民族统一起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以家国繁荣为乐,家国必然走向兴盛。我们国家重新崛起的过程,正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追求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大快乐的过程。青年周恩来,追求大快乐,把读书之乐与中华民族之崛起统一起来;青年鲁迅,追求大快乐,把写作之乐与改造国民性以求塑造新人结合起来。他们就是以攀腾云霄为乐的大鹏,他们就是以饮食醴泉练食为乐的鹓鶵。有大志向,方有大作为;有大情怀,方有大快乐。生活在伟大时代,就不要辜负时代的馈赠。当代青年,不应匍匐在地上,而应树立大志向,拥有大情怀,追求大快乐,从而让我们的国家,既有人间烟火气,人烟阜盛;又展繁盛大国姿,国富民强。愿我辈青年,争做鲲鹏,追求不同凡响之大乐,建立不同凡响之大功。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李斌“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惟一的解药。”年关日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陋室不“陋”罗仪颖颜回于“箪食瓢饮”间“不改其乐”,原宪于桑枢瓮牖间“匡坐而弦歌”。于他们而言,精神丰盈,陋室不“陋”。生活中却有人腰缠万贯、衣食无忧,可焦躁迷惘。于他们而言,精神匮乏,华室不“华”。可见,精神的愉悦,幸福的生活并不取决于居室。身居陋室,丰盈的精神从何而来?陋室因何而不陋?高尚的品格充盈了精神,让陋室不“陋”。杜甫避难于蜀地时,住的是为秋风所破的茅屋,是草堂,可即便如此,他仍能于春寒料峭中发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由衷赞美,依然在寒风苦雨中祈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个人的困顿可以忍受,百姓的疾苦却时刻记在心头。有此人居,草堂何陋之有?苏轼曾叹“问汝
主题01 振兴家国,人间值得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主题02 战争没有胜利者
2023-11-29 21:20
9页
-
主题03 莫向光阴惰寸功
2023-11-29 21:20
9页
-
主题04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2023-11-29 21:20
9页
-
主题05 当人工智能撞了文学一下腰
2023-11-29 21:20
9页
-
主题07 国货当潮,“蜂花”正茂
2023-11-29 21:20
10页
-
主题01 一梦长安三万里,青春何惧万重山
2023-11-29 21:20
13页
-
主题02《山歌寥哉》突破 ,《罗刹海市》出圈
2023-11-29 21:20
10页
-
主题03 开学第一课:系好第一粒扣子
2023-11-29 21:20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