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单元检测十二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二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Word版含解析
格式:docx页数:7页大小:695 K上传日期:2023-11-23 22:15浏览次数:238 侵权/举报

单元检测十二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际秩序演变一、选择题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5月,威尔逊总统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准备……在世界的战场上为人类自由的事业而战……在上帝的佑护下,美国将再一次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她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威尔逊言论的实质是( )A.为对德国宣战制造理由B.争取民众对战争的支持C.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D.掩盖对外战争的侵略性2.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随着战事和全球经贸往来,流感传播到了很多欧洲国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由于战争双方封锁信息,只有西班牙有大量报道,所以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致命病毒使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表明( )A.瘟疫的命名有明显政治目的B.全球化促使了瘟疫发生C.一战和全球化加速瘟疫传播D.一战的结束具有偶然性3.(2023·新昌高三月考)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的统计表。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死亡人数约180万约160万约80万约11.6万①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态势 ②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 ③多次大规模阵地战的消耗 ④美国没有参加西线的战事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十月革命之后不久,苏俄出现了“苏维埃文学”,其作品着重描写苏维埃政权在血与火中顽强诞生的过程及新政权建立后在各个方面的开创性业绩,表现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歌颂革命领袖和斗争英雄,揭露和鞭挞阶级敌人。这种浪漫主义的潮流与同一时期西方现代主义的迷茫和颓废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出了( )A.革命激发的创作热情B.一战带来的心理创伤C.两种文学流派间的风格区别D.思想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5.(2022·天津红桥区高三期末)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A.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B.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6.(2022·济南高三调研)“美国人郁闷地发现,英法等欧洲国家完全就是辛亥革命后老北京旗人的做派——倒台不倒架子。他们需要的仅仅是让美国人提供援助,至于构建国际新秩序这个游戏,他们并不想带这个美洲暴发户玩。更郁闷的是,对此美国还真没什么办法。”材料描绘的是( )A.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欧美对世界统治权的争夺D.欧洲复兴对美国霸权的冲击7.如图为1919年英国漫画家创作的名为《桥上的豁缝》的政治漫画。图中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背靠“关键基石:美国”,跷着二郎腿,抽着香烟,悠然自得。桥对面的指示牌上赫然写道“国际联盟的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而由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架起的桥,中间却有一个豁口,其大小形状与关键基石相匹配。该漫画的主旨是( )A.希望美国领导国际联盟B.认为国联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C.表达对国联未来的忧虑D.全体一致致使国联作用难以发挥8.(2022·威海二模)1920年到1925年,为了方便波兰西部的德国人返回国内,德国建立了26个“回乡集中营”,到1923年初的时候,这样的集中营达到了同时容纳4000人的记录;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也有大约12万人回到了德国。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于( )A.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动B.对德分区占领的影响C.德国国民经济的恢复D.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9.(2022·沈阳高三模拟)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期间,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日本不满,日本爆发反美浪潮,甚至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此前英国已经认定与日本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这反映了( )A.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恶化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道路受阻C.英美在亚太找到利益共同点D.华盛顿会议未消除亚太冲突10.(2023·长春高三质量监测)列宁制定了一切图书馆都要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基本原则,亲自拟定了图书馆需要回答的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吸引新的读者阶层吗?如妇女、儿童、非俄罗斯人等等?”这说明苏联的(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文化传承成为社会共识C.公共服务体现国家性质D.制度变革影响社会需求11.(2022·潍坊三模)苏共领导人李可夫在一份报告中,针对当时部分农民富裕后被称为“富农”“农村资本主义分子”的现象,指出这些富裕的农民“是优秀的苏维埃农民”“是我们苏维埃的优秀助手,无论如何不能把他们列为富农”。由此可见,苏联当时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国家工业化政策12.(2022·济南三模)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当时( )A.农业集体化基础加强B.以农业建设为中心C.农村生产技术的进步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13.(2022·运城模考)一战爆发后的第一年,英国对拉美的投资降至37亿美元,法国对拉美的投资降至12亿美元,德国对拉美的投资则丧失殆尽。同时,参战各国对原料和粮食的需求大为增加,拉美各国的工农业生产一度出现繁荣局面。由此可知( )A.一战使拉美摆脱了欧洲的经济钳制B.拉美国家在经济上依附于欧洲各国C.一战使拉美各国民族工业停滞不前D.拉美民主革命与改革条件逐渐成熟14.1933年,罗斯福政府排除各种压力,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与包括苏联在内的21个欧洲国家签订一系列贸易协定,把关税降低了50%。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执行务实政策维护国家利益B.逐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C.改善美欧关系强化两极格局D.建立美苏同盟抵抗法西斯扩张15.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并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下列属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事实上都承认和确立中国大国地位B.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合作C.损害弱国利益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D.体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16.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 )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C.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在为所有民族的自由、自治政府以及不受限制的发展而战,因此,结束战争的安排的每一点都应为了这一考虑之故而设计与执行。错误首先必须被更正,然后要建立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那些错误会再次被犯下……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应该在其不愿接受的主权之下生活。任何土地,除了为生活于其上的人民的平等的生命与自由权之故,都不应改变主人。除了对明显的错误行为而进行的赔偿之外,不应要求任何赔款。除了为保证世界未来的和平以及世界人民未来的福利与幸福计,不应对权力进行任何重新调整。然后,世界上的自由人民将会共同订立一个盟约,进行真诚的、实际的合作,这将能够结合起各个民族的力量,以在其彼此之间的行为中保证和平与正义。——节选自伍德罗·威尔逊1917年5月26日演讲材料二 战争与和平,对比明显,却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下变化着。对1914年的大灾难,德国负有责任。只有一个职业骗子才会否认这一点……我有时会深入到德国文化的神圣洞穴当中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啤酒馆。一条大走廊上聚集着一大群人,在烟雾和啤酒之中,是流行的民族主义叫嚣,震耳的铜号声带着这德国最高的声音直上云霄:德意志高于一切!男人、女人、孩子,每个人都在这神圣的泥菩萨面前带着敬意地丧失了思考能力,眉毛以抑制不住的力量拧在一起,眼神迷失在无限的幻梦之中,嘴巴因顽强的毅力而扭曲,在虚幻的期望之下,陶醉于不切实际的希望。这些都是不久即将实现的,只要命运之神所选定的首领发布命令。你在这里看到的只是一个古老然而幼稚的民族的基本框架。——摘编自乔治·克里孟梭《胜利者的光荣与痛苦》(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威尔逊与克里孟梭的和平目标的分歧,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这种分歧对未来国际局势产生了怎样影响?18.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列宁开始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在列宁看来,新经济政策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和道路。——摘编自田恬秀《社会主义500年》材料二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经济政策最终被终结的原因。19.(2022·佛山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1862年,米特雷担任阿根廷总统后,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与动乱,掀起了阿根廷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的高潮。统一后的阿根廷联邦政府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而后在1870-1914年,阿根廷借助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快速增长,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初步转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该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裕和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此时期被誉为该国现代化进程的“美好时代”。——摘编自董国辉《初级产品出口与阿根廷的早期现代化——拉美独立运动爆发200周年的反思》材料二 1880年至1912年的阿根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被誉为“世界粮仓和肉库”,但经济主要依赖于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对外依附性问题尤为突出,其增长进程多次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所打断,造成了该国经济发展的停滞或下降。阿根廷在金融领域深受英国资本的掌控,几乎成了英国的商业殖民地,被称为“不列颠帝国的第五自治领”。它盛行的大庄园制度和前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加剧了国内贫富差距,严重阻碍了农业及民族经济的发展。总之,快速发展的阿根廷仍隐藏着诸多问题,使该国早期现代化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摘编自孙俊杰《论阿根廷的“黄金时代”》(1)根据材料一,概述阿根廷“美好时代”出现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制约阿根廷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因素。20.(2022·黄冈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转型关系示意图——摘编自冯继承《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转型》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围绕“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 C解析 据材料“1917”可知是一战时期,美国总统威尔逊意在通过参加一战达到攫取世界霸权的目的,故选C项;此时美国已经对德宣战,排除A项;1917年4月美国就已对德宣战,说明已经获得了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排除B项;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对抗同盟国,并不涉及侵略性的问题,排除D项。2.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流感爆发于美国,随着美国参战广泛传播,可见加速“流感”这种瘟疫传播的因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