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诊断测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诊断测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567.2 K上传日期:2024-10-16 01:16浏览次数:77 侵权/举报

深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学科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答案,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观察下面图片,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出土的甲骨文  楔形文字玛雅文字A.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B.所代表的区域文明均来自大河流域C.所代表的区域文字具有同源性D.反映了世界各地文明多元一体特点2.春秋时期,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车”、“求金”、“告饥”,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国的摆布,周襄王也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制度名存实亡 B.尊卑观念土崩瓦解C.权力秩序受到冲击 D.礼乐制度难以为继3.文景时期,深受“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理念的影响,许多官吏断狱从轻,“刑罚大省”,以至于“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几致刑措”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汉初的司法实践(   )A.体现司法审判的公正理性 B.契合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C.彰显以德治国的政治智慧 D.沿袭秦朝司法的基本理念4.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了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B.专制皇权的逐渐弱化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 D.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5.前秦苻坚曾下诏,欲以谢安为吏部尚书,以桓冲为侍中,并为他们在长安修建邸第。道武帝拓跋珪入主中原后,不仅推崇“《春秋》之义”(即以王命为重),还指责“狡狂之徒”,“惑于逐鹿之说,而迷于天命”,以致“倾州郡”“害里邑”。这反映出该时期(   )A.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B.大一统观念已深入人心C.文化认同已进入新的阶段 D.民族矛盾加剧社会动荡6.据史书记载,初行两税法之际,“分命使臣,按地收敛,土户与客户,共计得三百余万”,其中权门豪强所隐占的客户就占了2/5,经检查以后,则“浮浪悉收,规避无所”。这说明此法的推行()A.使纳税编户大量增加 B.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C.削弱了地方藩镇势力 D.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7.顾炎武遍游天下后指出,凡郡县为原来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原衙门的旧基“必皆宏敝”;相反,凡“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宋朝(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边防压力日益增加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D.地方财权收归中央8.元代在云南设置行省,汉族移民沿着交通线深入云南,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随之在云南得到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高达27万余石,远超同期的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    )A.羁縻政策推动云南经济发展 B.因地制宜模式收效明显C.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 D.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9.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武生李琎上疏,请搜括江南富户以资国用,阁臣钱士升的票拟意见为“下刑部提问”。崇祯帝否定了票拟意见,命“改票”。钱士升与首辅温体仁商议再次拟票,改拟为“姑不究”。材料反映了(    )A.内阁决策权的合法化 B.国家权力结构混乱无序C.内阁逐渐丧失票拟权 D.中枢决策缺乏理性调节10.1858年的《天津条约》使得领事裁判权进一步充实和巩固。随着对国际法知识的了解,一些清朝官员指出,领事裁判权违反了国际法,“洋人归领事管辖,不归地方官管理,于公法(《万国公法》)最为不合”。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成功地运用了国际法 B.统治者放弃了朝贡外交体制C.国人萌生了司法主权观念 D.部分官员注重国际地位提高11.1886年初,李鸿章在《遵议维持商局疏》中提出:“轮船招商局之设以与外洋轮船相争衡,故此呈请免北洋三口出口税二成……所有本届商局轮船运漕不再区分扣减,亦不扣海运局公费。”这一主张有益于(   )A.保护中国航运业的利权 B.遏制外国资本在华输出C.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实力 D.改变政府财政收入结构12.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宣传其“古议院”思想时,严复对其提出了批评。梁在回信时言:“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材料表明,梁启超(   )A.否定西学中源思想 B.借助传统宣传西法C.批评国人盲目自大 D.完全赞同严复思想13.1902年,孙中山嘱托刘成禺撰《太平天国战史》,欲使“洪门诸君子手此一编”,孙中山更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褒称太平天国的诸领袖为“民族英雄”。1912年4月,孙中山又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评价变化表明(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革命思想退变C.资产阶级局限性 D.革命形势发展14.下表是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初期关税改革进程表(部分),该表反映了北洋政府初期(  )1913年10月袁世凯向列强建议成立税则修订委员会,准备修订税则,但最后不了了之。1918年12月北洋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修订各国通商进口税则》,将原来不足5%的关税税率,提高到接近5%。1919年1月在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了包括关税自主、撤销领事裁判权在内的7项希望条件,却仍然为列强所拒绝。A.民族危机加深 B.力图维护主权C.统治黑暗腐朽 D.外交软弱无力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唯物史观理论日益受到知识界重视。学者教授追慕唯物史观,学习和传播唯物史观是一种思想“时髦”,人们希望换一种理论和方法认识学术、认识社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探索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路”。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史学体系逐渐完善 B.民族资本主义迅猛发展C.唯物史观成为主流 D.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增强16.20世纪30年代末,重庆街道的公厕、垃圾箱、果皮箱、痰盂和功能简易的垃圾处理场等设施由少到多。1942年至1943年,市警察局还新制了木质废物箱和木质石灰痰盂各1000多个。这一时期,重庆公共卫生的改善直接得益于(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 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C.近代以来城市文化的积淀 D.西南地区通商口岸的开设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年份口数出处157年(汉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晋书·地理志》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约1600万《晋书·地理志》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约2900万《隋书·李德林传》等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约4600万《隋书·地理志》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约3700万《通典·食货》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约5300万《通典·食货》760年(唐肃宗乾元三年)约1700万《通典·食货》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约1600万《旧唐书·穆宗纪》材料二:(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后汉书·仲长统列传》(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4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并加以阐释。(10分)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钟、鼓在中国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唐六典》中记载:“承天门击晓鼓,听击钟后一刻,鼓声绝,皇城门开……夜第一咚咚声绝,宫殿门闭”。《旧唐书》中也有“京城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的记载。唐代州县有“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的规定。自唐代起,钟楼、鼓楼对设布局,并逐渐居于城市中心地段。明清时期,“各省府州县镇,莫不有钟,严夜禁,缉奸匿”。——摘编自《唐六典》《旧唐书》《太平府钟楼记》等材料二“大自鸣钟”是一种无需人手触摸即能鸣响报时的西式钟楼。19世纪末,大自鸣钟被安装在中国通商口岸某些市政大楼、大教堂、海关大楼、银行、教会学校等建筑物的顶部。1896年,《申报》的一篇报道指出,“钟表等物在三十年前尚为贵重,今则于户有钟而人带表”。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将全国划为五个时区。此后的中国政府迅速推进城市公共标准钟装设。——摘编自封磊《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钟楼、鼓楼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并谈谈其设置背后体现的政治本质。(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转变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材料二  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1)结合材料一,指出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科举夙为外人垢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摘自张之洞、袁世凯《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9月2日)材料三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摘编自刘大鹏《退想斋日记》(1905年10月17日)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观点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深圳高级中学2024-2025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学科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BAADCD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BDBDB(1)原因:①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战乱频繁等因素导致人口大量减少;②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大量人口依附于豪强地主,导致政府控制人口低于实际人口。(每点2分,共4分)(2)变化:由人口数量快速上升到锐减。(2分)阐释:上升:①唐朝前期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轻薄赋,重视社会救济;②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