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模拟考试化学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模拟考试化学答案
格式:pdf页数:8页大小:346.5 K上传日期:2024-12-13 00:17浏览次数:258 侵权/举报

2025届高三第四阶段模拟考试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A.墨的主要成分炭黑是一种无定形碳,炭黑与金刚石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B.我国古代绘画所用的“绢”是丝织品,是天然高分子,故B错误;C.雾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故C正确;D.白铜是铜与镍的合金,比纯铜硬度大,熔点低,故D正确。2.答案D解析二氧化硅是共价晶体,无分子式,A错误;SO2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1++×(6-2×2)=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C项错误,基态Fe2的价层电子2中3d轨道上有6个电子,4s轨道上没有电子,其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3.答案D解析A.制备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与Na2CO3溶液呈碱性无关,A错误;B.熔化状态下的氧化铝能导电,且自然界中铝以铝土矿的形式存在,故氧化铝可用于电解铝,B错误;C.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D.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D正确。4.答案A解析F原子半径小,电子云密度大,两个原子间的斥力较强,F—F不稳定,因此F—F的键能小于Cl—Cl的键能,与电负性无关,A符合题意;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F—C的极性大于Cl—C的极性,使F3C—的极性大于Cl3C—的极性,导致三氟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容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更强,B不符合题意;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F—H的极性大于Cl—H的极性,导致HF分子极性强于HCl,C不符合题意;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与氟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可以与另外的氟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气态氟化氢中存在(HF)2,D不符合题意。5.答案D{#{QQABZQgEggCgAhBAABhCQwGQCgCQkhCACQgGAEAMIAAASAFABAA=}#}解析A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NOx被氧气氧化得到硝酸盐,氮元素被氧化,硝酸盐被还原产生氮气,氮元素被还原,错误;B项,催化剂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C项,还原过程中氮元素从+5价降为0价,故生成0.1molN2,转移电子数为NA,错误;D项,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xHy、NOx三种成分的净化,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正确。6.答案D解析该有机物存在碳碳双键,且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分别连有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该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A正确;该有机物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醚键和酰胺基5种官能团,B正确;该有机物中含有羧基、羟基,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C正确;1mol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和酰胺基各1mol,这两种官能团都能与强碱反应,故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NaOH反应,D错误。7.答案D解析①中碱石灰可吸收Cl2,b常用于防倒吸,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②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CO2将盐酸压入左侧,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时,CO2气体排出,压强减小,盐酸又流回右侧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③中大试管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若小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④中KHCO3受热不稳定,X中应放的物质是KHCO3,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8.C解析乙二胺的结构式为,所以1mol乙二胺分子中含有11NA个σ键,A正确;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有3个σ键,还有一个孤电子对,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3,B正确;Cu2+与乙二胺形成的配离子内部含有H—N等极性键、C—C非极性键、配位键,但不含有离子键,C错误。9.C{#{QQABZQgEggCgAhBAABhCQwGQCgCQkhCACQgGAEAMIAAASAFABAA=}#}解析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和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化合物A中Z形成2个共价键,可知Z为O,W的单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W为Cl;化合物A中X形成4个共价键,Y与X形成共价三键,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X为C,Y为N。工业上可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氯气,同时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故A正确;第一电力能Y(N)>Z(O)>X(C),正确;N、O、H组成的化合物硝酸铵为离子化合物,是离子晶体,故C错误;化合物B中含有酚羟基,化合物A中没有,则可用FeCl3溶液鉴别化合物A和B,D正确。10.D解析工业上的氯碱工业(制备烧碱和氯气)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通入空气的目的是稀释ClO2,防止ClO2浓度过高而分解爆炸,故B错误;“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故C错误;含NaClO2的滤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粗晶体NaClO2·3H2O,得到的粗晶体经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故D正确。11.C11解析根据均摊法,FexNy的晶胞中Fe原子数是8×+6×=4,N原子数是1,82该FexNy的化学式为Fe4N,故A错误;N原子位于晶胞体心,与N等距且最近的N为6个,故B错误;两个a位置Fe的最近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面对角2线为2apm,所以两个a位置Fe的最近距离为apm,故C正确;能量越低2越稳定,Cu完全替代该晶体中b位置Fe形成的物质能量低,稳定性强,晶胞中11铜原子数是8×=1,铁原子数是6×=3,N原子数是1,化学式为Fe3CuN,故82D错误。12.B解析由题图可知,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则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才能使模拟海水中的氯离子移向负极,钠离子移向正极,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B项错误;电路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则电解质溶液中有{#{QQABZQgEggCgAhBAABhCQwGQCgCQkhCACQgGAEAMIAAASAFABAA=}#}1mol钠离子移向正极,1mol氯离子移向负极,C项正确;负极反应:CH3COO--++-+2H2O-8e===2CO2↑+7H,正极反应:2H+2e===H2↑,根据电荷守恒,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D项正确。13.C解析中环上由5个原子参与成键,与乙基相连的N原子提供2个电子,每个碳原子提供1个电子,与甲基相连的N原子提供1个电子,故该6-大π键应表示为Π5,A正确;Al2Cl7中每个Al原子周围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则其结构式为,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单键为σ键,一个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和1个π键,1molEMIM+中所含σ键数为19NA,C错误;氮原子上连H原子易形成分子间氢键,为防止离子间形成氢键而发生聚沉,使该离子不易以单个形式存在,所以与N原子相连的—CH3、—C2H5不能被氢原子替换,D正确。14.B+-1解析根据图示可知,P1时c(NH4)=c(NH3·H2O)=0.05mol·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H4)=c(OH)+c(Cl),P1点溶液pH=9.25,则c(OH)>c(H),--1++-因此c(Cl)<0.05mol·L,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OH)+c(Cl-+++),根据图示可知,P2时c(NH4)>c(NH3·H2O),则c(H)+c(NH4)>c(NH3·H2O),--nHCl所以c(NH3·H2O)<c(OH)+c(Cl),B正确;根据图示可知,P3时t=nNH3·H2O-+=1.0,溶液的溶质为NH4Cl,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得c(Cl)=c(NH4)+c(NH3·H2O),+-+所以c(NH4)+c(NH3·H2O)<c(Cl)+c(H),C错误;25℃时,NH3·H2O的电离+-cNH4·cOH+平衡常数Kb=,当溶液中c(NH4)=c(NH3·H2O)时,pH=9.25,cNH3·H2O--4.75则Kb=c(OH)=10,D错误。{#{QQABZQgEggCgAhBAABhCQwGQCgCQkhCACQgGAEAMIAAASAFABAA=}#}15.【答案】(1)ClOH2OOHHClO(2)ClO2IH2OI2Cl2OH(3)向pH10的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振荡,蓝色褪去(4)①.溶液中的Cl2或HClO也可将I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②.加热pH2的溶液至无色,使黄绿色气体(或Cl2)充分逸出,使HClO完全分解,冷却后再加入KI溶液③.3ClOI3ClIO3【解析】【分析】题给信息酸性条件下IO3不能氧化Cl,可以氧化I,取实验Ⅱ所得溶液,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整个过程均未出现蓝色,说明没有生成碘,一段时间后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应生成Cl2,由ClO和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测得溶液的pH2。此时应加热,除去氯气和HClO,再加入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小问1详解】0.5mol⋅L-1NaClO溶液的pH11显碱性,原因是ClO-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ClO-和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OHHClO;【小问2详解】实验I中溶液变为浅黄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NaClO氧化KI生成I2,自身被还原为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H2OI2Cl2OH;【小问3详解】证明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可向NaOH溶液中滴加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观察溶液是否褪色,实验Ⅲ的操作及现象是:向pH10的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振荡,蓝色褪去;【小问4详解】①因溶液中的Cl2或HClO也可将I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则此实验不能说明{#{QQABZQgEggCgAhBAABhCQwGQCgCQkhCACQgGAEAMIAAASAFABAA=}#}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②欲证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改进的实验方案是加热pH2的溶液至无色,使黄绿色气体(或Cl2)充分逸出,使HClO完全分解,冷却后再加入KI溶液;--③实验Ⅱ中ClO和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和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lOI3ClIO3。16.【答案】(1)CuO+H2SO4=CuSO4+H2O2+-2-+(2)2Cu+2Cl+SO2+2H2O=2CuCl↓+SO4+4H(3)KSCN溶液或硫氰化钾溶液(4)43.5(5)若继续通入CO2,则会生成KHCO3,由于与碳酸钾相比,碳酸氢钾溶解度与高锰酸钾溶解度相差不是很大,会使得到的高锰酸钾粗品中含有较多的杂质KHCO3稀醋酸63.2(6)m【解析】混合氧化物加NaOH碱浸,由题干信息可知ZnO溶于NaOH,其他固体不溶,过滤得滤渣,将滤渣溶于硫酸,其中CuO、Fe2O3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和硫酸铁,二氧化锰不溶于硫酸,过滤后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再加NaCl将铜还原为CuCl沉淀,同时硫酸铁被还原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于经浓缩结晶得到晶体;二氧化锰固体加KOH熔融通空气,生成K2MnO4,K2MnO4溶液中通二氧化碳调节pH值10-11发生歧化反应得到高锰酸钾。(1)Cu为29号元素,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酸浸时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2-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3)“去铜”时,除了生成CuCl外,还有SO4、H+生成,可知1mol铜离子得1mol电子生成CuCl,1mol二氧化硫失2mol电子2-生成SO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元素守恒得反应离子方程式:2+-2-+2Cu+2Cl+SO2+2H2O=2CuCl↓+SO4+4H;(4)检验三价铁离子可用KSCN溶液或硫氰化钾溶液;(5)“熔融”时MnO2转化为K2MnO4,反应为:MnO2+O2+4KOH=2K2MnO4+2H2O,该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消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