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黑龙江省木斯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答案
黑龙江省木斯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34.3 K上传日期:2024-12-13 14:54浏览次数:388 侵权/举报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DCACAD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ADBCB1.A【详解】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项正确;十二大在1982年,十四大在1992年,中共十八大在2012年,排除BCD项。故选A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C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一带一路”带动了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的增加,并推动了沿线国家和中国相互投资数额,说明“一带一路”的践行促进了参与国的经济发展,D项正确;“一带一路”并未涉及到全球所有国家,故推动了金融领域的全球化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评价,排除B项;“消弭了”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中世纪的西欧是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追求的是专制不是民主所以在中世纪时期,雅典民主制湮没在历史中。17~18世纪也就英国等少数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多数还是封建制度,所以在17~18世纪,民主仍是一个贬义词,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广泛确立,而资本主义制度追求的是民主和自由,所以在19世纪中叶以后,肯定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的主流观点。可知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主要反映出历史评价与评价者的现实需要相关,D项正确;材料不体现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是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了历史评价与评价者的现实需要相关,排除A项;历史评价确实是带有一定主观性,但这不体现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事物的评价与现实需要相关联,不是人们对历史的探究往往具有局限性,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早期政治权力从宗教中产生,古代希腊的神圣仪式与神话具有公共性特点,并不被神庙或王宫所专有,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小国寡民,是民主政治的滥觞,利于形成宽松的政治环境,古代希腊的神圣仪式与神话具有公共性特点,正是其宽松的城邦政治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古希腊的早期政治权力与宗教,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思考能力,主张人类应该依据逻辑和证据来形成观点,不盲从权威或迷信,从材料无从得知理性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公民大会,无从得知公民大会的权力是否扩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古希腊的政治而非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题意可知,古罗马每征服一个地区,就对当地的神灵进行叩拜,体现了对当地文化的认同,这是意图通过认同当地文化减少被征服地区对古罗马的反对和反抗,这就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A项正确;这一做法是适应帝国扩张的需要,并不是万民法实施的结果,排除B项;消除了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这一时期,基督教还没有诞生更没有被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66年(英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威廉将土地分封给诺曼骑士作为采邑,并要求向他效忠,这是典型的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由此可知加速了英国封建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诺曼人在英国的统治措施,重点是英国国内封建制度的建立和部分制度的沿用,没有突出英法民族之间的融合,只是提到诺曼人说法语,但这不足以说明促进了英法民族间的融合,融合需要更多的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交流互动,排除A项;民族国家强调国家主权、共同的民族意识等要素,英国民族国家形成是在1534年亨利八世改革之后,此时英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英法两国民族矛盾的激化,排除D项。故选C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80—1130年(意大利)。据题干“建立了城市共和国制度,组建了‘为商所有,为商所治,为商所享’的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管理和治理,有一定自治权,A项正确;题干中虽然提到了司法官、行政长官等的情况,但并没有明确体现出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只是在描述城市共和国的治理方式,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城市的自治,而非世俗王权的加强,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市场竞争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可知,当时的航海活动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从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西方殖民航海贸易得到国家支持,而非航海贸易对殖民地的影响,排除A项;欧洲的航海家在本国被视为英雄,但在被殖民国家却被视为殖民者、掠夺者,排除B项;西方殖民航海活动得到了专制国家的支持,但不一定是本国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克里奥尔语是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说明是西方殖民扩张促进语言的交流和形成,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奴隶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口迁移的信息,排除C项;工业革命是殖民扩张以后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A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以来(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5世纪以来,香料成为普通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香料大量进入西欧,不再是财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征,A项正确;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价格革命指的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香料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世界经济贸易和政治格局的变动无关,排除C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快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香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世界)。由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了求真写实,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界的空间关系、光影特征以及再现的秘密,这反映了文艺革新与科技发展的联系,A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B项;当时宗教依然在影响着艺术创作,排除C项;西方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于天文学的发现,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4-15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14-15世纪的欧洲,统一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君主和平民不满教会对本国事务的干涉,垂涎教会的财富,一些思想家宣扬《圣经》的权威在罗马教皇之上,这些为宗教改革运动爆发提供了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动因,可见宗教改革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D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在16世纪,材料所述的14-15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尚未爆发,因此无法得出宗教改革得到社会各阶层响应,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背景,未提及人文主义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人文主义学说对教会主张的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产生冲击,但基督教仍然是西欧人的普遍信仰,人文主义不能完全取代基督教的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8世纪(欧洲)。根据题干可知,邪恶是不良环境导致的,因此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根除邪恶,结合启蒙运动相关知识可知,这里的邪恶指的是专制、迷信等,而人类环境的改造指的是对社会的改造,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启蒙思想家对社会改造的关注,没有体现理性、自由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正义问题,排除C项;启蒙思想家虽然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比如社会契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但是材料本身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结合所学可知,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①符合题意。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原料和资本原始积累,②符合题意。圈地运动的开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农产品、市场、劳动力等,③符合题意。综合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形成于工业革命后,④不符合题意,荷兰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⑤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人物、地区和国家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些史实都反映了亚非拉国家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与主权的斗争,B项正确;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在冷战结束后,主要体现为多个政治力量中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如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关系,与表格中的南美的解放者(拉美独立运动)、孟买工人起义(亚洲民族运动)不符,排除A项;南美的解放者反映了拉美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孟买工人起义是亚洲印度人民争取民族民主权利的斗争,这些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历史事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发生一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主要体现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17.(1)意义:对中国: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沿线国家:维护沿线各国利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外经贸发展水平;让沿线各国共享本地区发展的红利,改善地区治理。(2)践行: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全人类的福祉和命运。【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初(中国)。据材料一“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可得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有利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据材料一“以沿线各国利益为主要关切,以破解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外经贸发展水平低下这一困局为落脚点”可得出对沿线各国来说,维护国家利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外经贸发展水平;据材料一“通过平等互惠的合作,让沿线各国共享本地区发展的红利。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助力沿线各国改善地区治理。”并结合所学知识,让沿线各国共享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