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妨用声光影像的办法,将我们的言说思想推向社会。(选自范曾《国学开讲》,有删改)材料二:在这样的一片颂扬声中,孔子从平凡而有学问、随和而有道德的文化人升格为神圣英明的大“圣人”。从深处讲,这场由孔门弟子发起的造圣运动,透露了多层的文化信息:孔子与其弟子相交,是仁义之交,是道德之交,属于真正融洽的师生感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因此义存而交不绝,不会出现“人走茶凉”的窘境。其弟子的歌颂赞誉,乃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强力驱使或控制。这或许就是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孔门弟子对先师进行美化歌颂,其实多少也包含着现实功利因素。为了生计,只能把儒家学问这块蛋糕尽量做大做好,而其前提,则是首先要使自己的老师神圣英明化。因为只有当老师的伟人资格被确认时,老师的学问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自己继续老师的事业,弘扬老师的学说也就势所必然、理有固宜了!儒家师生处于一个共同的生态圈中,利益与损害对大家来说是休戚与共的事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平心而论,孔子本人还是具备接受歌颂的资格的。他“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的文化贡献,他“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格,他“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道德修养,又岂是寻常人所能轻易达到的?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秀品质,那么孔子受到弟子的赞誉推崇也就不算是出格的事情,只是把他称颂为太阳、月亮,以及高不可及的苍天,稍稍显得有些夸张过火而已!(选自黄朴民《大写的历史:被遗忘的历史事件》,有删改)材料三:即使今天,当我们讲到道德时,《论语》仍然是一部最好的道德教科书。对于这一点,相信凡是读过《论语》的人都能理解。只是当我将《论语》和算盘相提并论时,很多人认为这完全是两不般配、毫不相干的东西。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算盘,因为有了《论语》,才能打得更好;《论语》决定算盘,财富才有意义。两者看似相去甚远,实则相距甚近。”我在从事经营活动时,总是想着自己所做的事是为了国家,并且关注自己的经营活动是不是合理。即使规模不大、利润也不多,但是想到自己合理经营的是国家所需要的企业,就会以良好的心态去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把《论语》当做经商的“圣经”的原因。我尽心尽力去恪守孔子之道,不敢偏离一步。(选自【日】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春秋末期到今天,孔子从平凡而有学问、随和而有道德的文化人,升格为神圣英明的大“圣人”,其地位呈直线上升的状态。B.今天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科考时知识分子“总动员”和独尊儒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尚处在社会转型期。C.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是孔子与其弟子有着真正融洽的师生感情,弟子的歌颂赞誉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D.孔子的文化贡献、治学品格、道德修养均不是寻常人所能轻易达到的,孔子受到弟子的赞誉推崇,也就不算是出格的事情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天我们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开启宏门正学,重塑价值体系,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B.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会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能够持久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C.孔门弟子对先师进行美化,是因为只要老师的伟人资格被确认,老师的学问就能被证明,自己继续老师的事业也就理有固宜了。D.涩泽荣一对《论语》的思想有自己的领悟,他以孔子之道作为自己商业行为的指引,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之上,守德与营利兼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论语别裁》对《论语》义旨及所涉人文掌故生动阐发,受到读者追捧。B.黑格尔认为《论语》没有多大价值,孔子及其学说“毫无出色之点”C.通过让小孩穿汉服、背“四书五经”的方式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D.颜回是最能理解孔子之道的学生,是孔子的知音,孔子对他评价很高。4.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孔子其人。(4分)5.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青年应如何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田野、瓦檐和雨何士光我在书架上不经意地搜寻,倏然看见一本,觉着似曾相识,却原来是自己的书,取下来掂在手里,随便一翻,有一篇叫《雨霖霖》。开头一段,就写了田野、瓦檐和雨,于是这心就迷茫起来,禁不住懊伤,触着了痛处似的。那时候,夜雨落起来了。阵阵雨点从暗夜里斜过来,先打着四下里的苞谷林,跟着就急促地打在瓦檐上。不久就变得缠绵起来,檐水一直淅沥作响。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见雨声,人的心就禁不住彷徨。仿佛是一种亘古的诉说,有摧人肝肠的力量……究竟是为什么?你一听见雨声心里就禁不住彷徨,觉着温馨而忧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那时我还在梨花屯乡场。依旧是夜晚,夜雨也还是打在瓦楞上。你说怎么样呢?一切都会改变,只有这雨声,这夜深人静,却永远是不会改变的。仿佛注定了一般,不论我在哪儿,不论在故乡,还是远方,它都要追逐着人,搓揉着人的衷肠。要是一整夜都落雨,你就宁愿一整夜都不睡。或者就赶紧躺下来,丢掉手边的任意什么工作,觉着再没有比躺在无边无际的雨夜里更安适的。在梨花屯乡场,每逢下雨,倘使是在白天,你就立即搬上一只椅子,坐到楼廊上去,看着田野上的雨丝,直到它停歇下来。一次又一次地,你情不自禁地赶紧拿好纸笔,尽快地记下雨从田野上掠过的情景,只要翻开笔记查找,这种记叙是随处可见的。你总觉得它包含着什么呼唤,你又总觉得它始终在向人们,径直向着人的灵魂诉说着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你一直想听得更真切一些。它沙沙地来了,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紧一阵,慢一阵。仿佛要轻敛下去,跟着又急切起来,依旧地诉说着,直截地诉说着,撇开人世间东零西碎的焦虑,撇开日子里光怪陆离的景象……这几乎就和你的心灵一样,一直在纠缠和煎熬着你。你也一直想动手来写一回雨,但可以不写,或是用不着写的东西,你倒是写了一些,而这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心思,却又始终没有来得及。只是在字里行间带上点点滴滴,又匆匆地掠过去。这都是为什么呢?田野也一样,也总是于无言中透露着不绝如缕的隐秘,深深地浸透着你,也是你一直想穷究的,同样也一直没有来得及。情形似乎是这样的吧?田野、瓦檐和雨透散出来的消息,牵连着生命之谜,和着天地的永远的奥秘。噢,我们是像不知道身世的孩子一样,存活在这人世上的。是谁把这样一颗心灵附在这样一副躯壳中,就打发你到这尘世上来了?一切又为什么要像这样和会是这样?这一点一直迷茫。仿佛孤零零的孩子总在寻觅自己的出身一样,你也一直在思念你的出生之地。田野和雨透露给你的,似乎就正是你出生的消息,你看不透潜藏在冥冥之中的奥秘,但你知道,你正是从苍茫的宇宙世界里来的。如果不是这样,你最终还能从哪儿来呢?我们的生命界限绝不仅仅终止在这躯壳边缘,世界的界限也绝不仅仅终止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山野给人的印象是这样,”一次你曾经这样开头,动手来起草一些文字,“仿佛人们最早来到世上的时候,世界就是这样的景象。”但不知为什么,才写了一点,你又搁置了。这种印象应该是贴切的吧?蜿蜒在田畴之间的石板小路走完之后,隐藏在草丛中的沙土小路走完之后,人的踪迹就消退殆尽了,就现出来最早的世界,使你依稀看到了我们的所从由来。至于雨声淅淅沥沥地响起来的时候,则洒落着造物的消息。你和雨丝本来情同手足,连同万物一道,都是天地化生的,也因了种种根由而连在一起。但有一次,雨已经落了很久了,你却一直没有看见那雨丝,也没有听到那雨声。到你发现在落雨的时候,你怔住了,心里不禁一震。那一次,你在一处高层的楼房里,正是那种炫人眼目的高层楼房,你几乎就住在最高一层。是深秋时分吧,窗户给关起来了,一道白色的纱窗掩映,这就不难想见,你看不见雨丝,也听不到雨声。直到你无意中走近窗棂,掀起来一角窗帘,才看见落在眼底的街市已经雨雾蒙蒙的了,雨正落个不停。你站在那窗前,不由得想到,我们离这雨,离我们的根柢,似乎是越来越远了。你看不清雨雾中的街市,却知道那是繁华而琳琅的,同时也浮躁而焦虑。事情会不会是这样呢?尽管我们的灵魂一直游移,但我们又总是更能感触和迁就我们的形骸,而对灵魂熟视无睹、忽略不计。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偏失地借助了造物给予我们的灵智,仅仅用它来建造了这个熙攘的世界,而在建造出这个熙攘的世界的时候,这熙攘的世界就反过来缠绕了我们自己,心灵也就堵塞起来,再不能分辨天宇的呼唤和消息……渐渐地,你又想起了雨中的院落、人家、瓦檐和田畴,想起了你匆匆地记下来的那些雨天的情景。那田野上的人生自然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以共与天地的相依傍相合一,永远地牵动着人的心绪。我们不是始终在寻觅我们的另一半?我们不是始终与我们的另一半相剥离?哪一天我们的灵魂不再执着于自己的世界,而与整个的天地融合了,我们或许才是真正自由的……这儿说到的,只是我的田野、瓦檐和雨。而始终传给我们消息的,当然又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不仅仅是田野、瓦檐和雨。(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雨声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是因为他听得懂雨声中包含的强烈呼唤和深沉诉说。B.在作者看来,雨水和自然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天地化生而成,都是我们的同胞手足。C.与城市生活相比较,作者更推崇田野上的人生,因为人只有在田野生活才能获得自由。D.本文与作者文中引述的文本有所不同,本文看似写雨,要表达的却是对故乡风物的思念。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从自己的一本书、一篇文、一个段落写起,行文中多次引用自己的文字,这种“文中文”的结构方式颇具匠心。B.“田野”是本文的行文线索,与田野有关的情感体验、生活经历、思考所得在作者笔下依次呈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C.文中暗含田野和城市、瓦檐和高楼的对比,作者在田野和城市生活的个人体验中寄托重构人与自然亲密关系的理性思考。D.本文既有强烈的抒情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多处问句的使用,更是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七)·试题卷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答案解析
2023-11-23 22:16
9页 -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试题卷
2023-11-23 22:16
7页 -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二)·试题卷
2023-11-23 22:16
9页 -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十)·答案解析
2023-11-23 22:16
9页 -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十)·试题卷
2023-11-23 22:16
8页 -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四)·答案解析
2023-11-23 22:16
10页 -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四)·试题卷
2023-11-23 22:16
8页 -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五)·答案解析
2023-11-23 22:16
11页